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世经纵横

    “拆分欧元”或许可救欧洲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30日   08 版)

        据当地媒体报道,11月27日意大利工人罢工、希腊公务员上街、葡萄牙民众示威,此前一天,斯洛伐克教师罢教、斯洛文尼亚民众冲击市政府,更有欧洲各国农民开着数以千计的拖拉机在布鲁塞尔围堵欧盟总部。近期,欧洲各国、尤其是南欧和东欧地区的示威浪潮此起彼伏。最多时,有约20个国家的40个工会联合行动,有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走上街头。他们的核心诉求是“要工作,不要紧缩”,抗议政府削减福利,增加税赋,“紧缩计划正在扼杀我们的未来”,一场“福利保卫战”已经打响。

        欧洲国家的福利制度是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尤其是近半个世纪来,借助经济发展,福利网越织越密,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当时构建这一体系是以人均寿命不超过70岁为计算基础,基本思路是由在职的一代通过缴纳社会保险金来赡养已退休的一代,形成一代养一代的所谓“代际合同”。这种体制在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充分、国家税收有保障的情况下,尚能勉强支撑。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南欧和东欧国家一方面经济低迷、失业激增、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另一方面,人均寿命却已远远超过70岁。为维持这一体系,国家只有大量举债。本来是早该进行改革的,但在西方民主体制下,谁削减福利,谁就会失去“选票”。出于党派利益考虑,许多必要的改革一推再推,直到深陷债务泥潭。由于欧债危机的导火索是金融危机,民众不明白为什么要由他们替银行和政府的失误“买单”。

        欧洲如何摆脱债务危机,早已为全球瞩目。此间学者认为,理论上有以下可能:一是宣布破产。但破产后如何善后?二是用通货膨胀来稀释债务,逐渐走出困境。但欧元区规定,年通货膨胀率不得高于2%。想稀释债务,通胀率必须在4%以上,否则不会奏效。三是维持高债务现状,像日本经济那样走进一个漫长的停滞时期。目前,这还不是欧洲人的选项。四是节支增收,用每年的财政盈余来还债。而国家能节省的开支,大头是各项福利、政府工作人员薪水和基建投资。增收的来源主要是提高税收、出售部分国有资产。这正是各高债务国目前在做的。这种做法无疑会直接冲击社会中下层群体的切身利益,社会地位越低,受到的冲击越大。欧洲人常说,欧债危机不仅是债务危机,也是一场更棘手的“社会危机”,原因便在于此。

        此间学者认为,欧洲应对债务危机不能快速见效,与应对措施没有“对症下药”有关。欧洲政界较普遍的看法是,“有统一货币而没有统一政府”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因而推动欧洲“经济政府”建设,成为应对危机的“指导思想”。有学者指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应对措施不能奏效的根本原因是这些措施与欧洲的经济现实不符。欧洲的经济现实是有三个经济区:一是发展速度较快,需要高利率、高通胀率来保证发展速度,平衡货币升值压力的东欧地区。他们要有一个30年至50年的“赶超期”;一是经济增速不快,国内增长潜力有限的西欧和北欧地区。他们需要低利率、低通胀率来维持币值稳定;一是经济增长潜力不错,但目前增速不高的南欧地区。他们需要高利率、高通胀来缓解潜在的货币贬值压力。而迄今的应对措施全然不顾欧洲三个经济区对货币的不同需求,仍用一个方子配药,自然不会奏效。

        他们提出,针对上述现实,应在欧洲央行的主持下,将欧元拆分为与上述三个经济区相适应的三种姊妹货币,相互汇率可以浮动。经过几十年过渡,待欧洲经济条件成熟时,再实行统一的欧元。其好处是既保留了欧元,又增加了欧元区内部的灵活性。他们强调,经济现实不会因欧洲领导人的“政治决议”而丝毫改变。虽说拆分欧元的主张很难成为现实,但学者们从现实出发探索应对措施的态度,仍有欧洲政界可借鉴之处。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本报维也纳11月29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