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宏观经济 明年更有朝气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29日   10 版)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发布“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该报告预测,2013年是中国持续复苏、步入新结构、超越“新常态”、富有朝气的一年,中国GDP增速有望重返“9%区间”而达到9.3%。

     

        宏观经济下一步走向是什么?看好中国经济复苏的原因是哪些?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

     

    如何看待连续两季度增速跌破8%

     

        8.1%、7.6%、7.4%,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逐季降低。中国宏观经济在2009年成功实现“V”型反弹以后,于2010年2季度开始出现逐季下滑的态势,这已是连续七个季度下滑,而且今年第2和第3季度还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速跌破8%,这显然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使中国经济步入了以“低增长”、“低贸易”、“不低的价格水平”和“稳定的就业水平”的局面,形成一个不对称“W”模式的第二个底部。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在今年2-3季度出现了超预期的持续回落,呈现出持续探底的态势?

     

        刘元春分析,首要原因是,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导致输入性萧条严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的放缓,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导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需求下滑,贸易需求回落迅猛。全球贸易增速从2010年12.53%持续回落到2012年的3.55%,其中发达国家从11.37%回落到1.68%,新兴市场国家从14.95%下落到2012年6.97%,这种回落直接导致中国出口的大幅度下滑,出口增速从2010年的31.3%回落到2012年1-10月的7.8%,下滑幅度为20多个百分点,比世界贸易增速的下滑幅度高11个百分点。

     

        第二个原因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回落因素持续发力,导致企业经营环境恶化,订单减少、成本上扬、企业利润下滑,进一步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滑,出现内生性回落。结构性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劳动力成本开始持续上升。自2009年以来,全部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一直保持着12%以上的增长速度。即使在市场需求和企业业绩出现明显恶化的2012年2季度,劳动力成本也平均上涨了13.1%,其中大量依赖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城镇集体企业的劳动平均报酬增长了20.4%。

     

        第三个原因是,“金融困局”持续发酵,导致企业的“去杠杆”、“去库存”和“去产能”比想象的时间要长、规模要大,内生性紧缩超预期。

     

        今年2-3季度的超预期持续回落会让中国经济继续下行低迷吗?刘元春认为,这轮经济运行底部已经过去,新的回暖趋势正在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宏观经济回落中出现了两大新现象——虽然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跌破8%,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虽然经济增速连续回落,且跌破7.5%,但没有出现通货紧缩,核心CPI持续保持在1%左右。这意味着本轮经济的回落与1997-1998、2008-2009经济的回落具有本质性的差异,本次回落中的结构性趋势力量可能大于以往几次,而与目前观察到的全球化红利衰退、人口红利枯竭以及制度红利下滑等现象相吻合。

     

    明年经济复苏的新通道

     

        2013年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重返经济扩张的过渡阶段,GDP增速将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全年实际增速达到9.3%,将重返“9%区间”,弥补了2012年经济增速回落的缺口。

     

        今年2-3季度的超预期持续回落,会影响到十八大的战略定位吗?会引导中国经济走向何方?刘元春认为,2013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次萧条”到“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从国际大环境看,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悲观情绪的提前释放、新兴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2013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略有改善,这决定了中国出口将出现小幅回暖,资本外逃的局面出现逆转。

     

        从国内投资看,中国目前依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依然处于基础设施薄弱的阶段,储蓄率依然处于高水平稳定阶段,因此,刘元春特别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非简单需不需要投资的问题,而是“投向何方”、“谁来投资”的问题。宏观经济的平衡依然要求中国要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速。

     

        刘元春预测,随着“民间融资困局”的缓解,“投融资平台”清理的完成,宽松货币政策的传递效率将大大提高,流动性向实体经济参透将迅速提高,特别是地方政府资金困局可能在经济回暖、房地产调控常态化以及投融资平台融资常态化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使地方项目投资“规划大、资金少、投资小”的局面全面改观。

     

        从国内消费看,目前消费增速正处于一个持续回升的状态。这种态势是否会在2013年延续呢?刘元春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在于:经过近10年居民收入增长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中国居民收入开始迈入新的台阶。到2013年人均GDP将超过6000美元,发达地区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这些指标都处于消费结构转变和消费加速期。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未来几年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速应当在10%以上,收入分配改革将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未来社会安全网的加速构建也将有效降低审慎性储蓄,使消费率有所提升。因此,由于消费信心的持续回升、收入分配政策的出台等因素,2013年消费增速将在回升中常态化,预计名义增速达到16.1%,消费增速步入常态区间。

     

        总之,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十分脆弱、结构性趋势力量依然较大、中国宏观经济传导机制的变异以及需要在多重目标之间的权衡等因素,2013年依然是一个充满朝气但却十分复杂的一年。(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