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绿色发展的动因与政策取向

    作者:杨健燕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07版)

        绿色发展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建设的统一与协调。胡锦涛同志在今年“7·23”讲话中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管理创新、制定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企业及社会公众的行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一、绿色发展的动因分析

        中国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是推进绿色发展的直接动因之一。当今国际制造业的竞争已不是企业或者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附加值较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依赖廉价劳动的制造环节,其他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大多掌控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手中。据国家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工业产品新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援性技术,对高端嵌入式智能产品和装备研发投入不足,这种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生产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大的特点,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中国的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城镇化加快对推进绿色发展提出挑战。目前中国城镇人口比重约为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其最直接的效应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将产生巨大需求。巨大的社会需求,必将需要大量资源和较好的发展环境作为支撑,而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恰恰是资源和环境两大约束。所以,要确保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国家粮食安全依靠推进绿色发展作为保证。中国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粮食安全之间维系平衡始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战略问题,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是个基本底线,粮食单产的不断提高成为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唯一出路。目前我国粮食高产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而化肥和农药的高能耗、高污染,不仅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而且其生产过程本身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中国农业必须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进绿色发展,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

        二、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取向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希望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的支撑;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又不可避免地带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选取正确政策导向、推进绿色发展是解决两难的正确选择。

        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的特点看,要以节能减排为核心,抓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要改变我国庞大的高碳工业的体系,必须加快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的转型,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在注重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应该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相结合,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

        绿色发展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两难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的战略取向要着眼于抢占这个制高点,努力培育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为先导产业,走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长远看,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绿色有机资源本身就是循环的,构成自然界的有机循环生态系统。比如发展低碳农业: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生产力。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亟须探索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把农作物秸秆中占70%以上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综合利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发酵生产乙醇燃料,防止农民无序燃烧,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可利用畜牧粪便开发沼气,获得生物质能。

        从制度建设上讲,必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绿色经济指标参考体系,特别是要通过构建绿色经济税制体系和加快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财税金融政策体制,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

        二是完善节能减排监管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的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新建项目绿色准入制;建立健全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及项目环评机制;健全环境监测预警、环境执法监督、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资源环境问责制。

        三是规范产业引导机制。优先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促进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建设绿色经济发展联动机制。整合发展要素,建立优势企业牵头、各区域分工协作的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探索绿色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的模式,促进绿色产业的集群化、配套性和循环式发展;改革科技创新体制。

        四是建立健全发展绿色产业的制度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资源税制度,调整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环境标准,对违反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其情节的轻重予以适当的处罚,包括追究法律责任;对企业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的行为,以投资税收抵免的间接方式给予税收鼓励,或以货币的直接方式给予财政援助。

        从思想文化层面上看,必须在全社会积极倡行以节能环保为准则的生活理念。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平台,着力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的绿色理念,使低碳化、绿色化、生态化生活方式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