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11月26日电(记者夏静 通讯员刘小英、范敬群)今天,记者从华中农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时间11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完成的题为《甜橙基因组图谱》的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甜橙的“身世之谜”有了较为清晰、科学的推论。
作为世界第一大柑橘类型,甜橙的起源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华中农业大学柑橘研究团队长期坚持柑橘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并认识到基因组学对遗传改良的重要性。2011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和阮一骏教授领衔下,甜橙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柑橘研究团队徐强博士具体主持,参与的团队包括华中农业大学的柑橘研究、园艺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科研团队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
“根据我们的基因图谱分析,甜橙来源于柚作为母本,橘作为父本,杂交一次的后代再与橘杂交而形成的品种。”论文的第一作者徐强说,在对甜橙基因组数据的分析中,他们发现,甜橙基因组中约有一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并有显著的橘和柚的遗传特征,其中橘的遗传成分约占3/4,柚的遗传成分约占1/4,据此提出了甜橙起源的新理论。
谈到甜橙的这次“寻亲之旅”,“甜橙基因组图谱”可谓功不可没。专家指出,该基因组图谱是世界上第一例芸香科植物基因组图谱,它的“问世”将极大地促进植物的进化和基础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对柑橘基因及重要农艺性状的解析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将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柑橘研究的影响力和地位。
“这张基因组图谱就像一张地图,甜橙的染色体就是地图上的道路,染色体上的基因就是分列在道路上的各式各样的建筑物。”邓秀新风趣地说,通过结合遗传标记和染色体原位杂交分析,研究团队完成了对甜橙基因组接近完全的解码和基因定位,好比甜橙“基因地图”上的每条路、每座建筑都有了自己的坐标和名称。
“有了这张地图,科学家们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改良甜橙的品种,‘敲掉’表达不好形状的基因,组合表达优良形状的基因。”邓秀新告诉记者,甜橙基因组的完成将在理论上为柑橘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框架,也将在应用上为果实品质,包括色、香、味等重要形状基因的遗传选育发掘及品种改良提供重要平台。
在《甜橙基因组图谱》论文中,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不仅为甜橙“寻得亲人归”,同时还发现了一个可能在甜橙果实内大量合成维生素C的关键基因。该基因家族的扩增、快速进化、功能分化以及组织特异表达等,可能与甜橙果实大量合成维生素C有关。
据悉,在华中农业大学启动甜橙基因组计划前,国际柑橘基因组已于2003年,聚美、法、西班牙等7国之力,共同攻克基因组研究难题。华中农业大学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率先完成了甜橙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与分析。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国际柑橘学大会上,邓秀新院士与各国专家学者共同交流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各国专家的赞赏,邓秀新院士被授予“国际柑橘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