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于每立方厘米1000个—1500个时,才能称得上是“清新空气”。有专家认为,负氧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进入人体发挥生物效应,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负氧离子也被誉为“空气维生素”。既然负氧离子如此重要,能否用机器生产负氧离子,人工制造出“清新空气”呢?
负氧离子寿命很短
空气由无数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受到宇宙射线、紫外线、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的影响,就会释放出电子。在通常的大气压下,带负电荷的电子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形成负离子。当电子被空气中的氧气分子“俘获”,二者结合,形成带负电的氧气分子,这就是所谓的“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十秒至数分钟。在人口众多、工厂密集的城市、工矿区,负氧离子的寿命会更短,仅有几秒钟。在森林、海滨、瀑布周围,负氧离子的寿命会稍长些,一般在20分钟左右。
清华大学教授林金明著有《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一书。在书中,他解释说:“空气离子大小不一,按微粒直径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小粒径负离子、中粒径负离子、大粒径负离子3类。空气离子直径越小,其迁移速度就越快。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医学研究表明,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700个以上时,就会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而每平方厘米空气中含有10000个以上的负氧离子时,就会有治疗疾病的效果。根据测算,人每天约需要130亿个负离子,但居室、办公室、娱乐场所等室内场地仅能提供大约2亿—20亿个负氧离子。
很多人工作一天之后会感到头昏脑胀,这就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低,空气不够“营养”有一定关系。如何增加空气中的“营养”,这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负氧离子制造机” 随之出现了,有商家声称这种设备不仅能补充室内的负氧离子,还能降低空气中的PM2.5含量。这种设备真的这么有效吗?
“负氧离子最大的特点是产生得快,衰减得也快。因此,它很容易在发生器附近就‘消失’了,如何让其持续产生又能大量散布在室内,这是目前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说,目前所谓的负氧离子空气净化设备就是增加了一个负离子发生器,在送风时把负氧离子吹出,但是这些空气净化设备产生的负氧离子量很小,很难达到保健所需要的量,而且负离子发生器本身还会消耗氧气,因此这些空气净化设备增加室内负氧离子含量的作用并不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最好还是开窗通风”。
大自然是最好的负氧离子“制造机”
据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焕良介绍,在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例如在森林里或是瀑布旁,负氧离子的含量最高,能达到每立方厘米10000个—20000个;在高山或是海边,负氧离子的含量能达到每立方厘米5000个—10000个;在城市的公园里,负氧离子的含量在400个—1000个。而在城市的房间里,一般情况下,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只有100个左右,一些办公室的负氧离子浓度甚至会低到每立方厘米40个—50个。
太原市环境监测站今年9月份对空气中负氧离子和氧含量的监测结果也显示出,公园和绿地内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明显较高,农村地区负氧离子含量也高于城市地区,室外一般高于室内。因此,多到天然环境中活动,多增加室内外空气的流通,有利于与负氧离子“频繁相遇”。
在今年的“2012市长论坛暨宜居城市发展咨询会”上,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曾表示,宜居城市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生态良好,人文氛围浓厚,城市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城市,这意味着宜居城市最大限度实现了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此,“要着重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过去多多少少对生态环境都有一些破坏,今后,要把这个历史的‘欠账’还掉。让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美好,让老百姓能够‘诗意般栖居’。”
研究“宜居城市”的专家们认为,最好的负氧离子,主要靠大自然来生产。因此,保护天然生态,既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益于公众的健康。
要关注空气质量中的负氧离子
今年10月,环境保护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74个城市开展监测,12月底前对外发布信息。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底前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并公开信息。完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平台,按新标准要求发布监测数据。”这意味着,对空气质量的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公众也将获得更为透明的空气质量信息。
一些城市也开始关注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湖南桂东县申报了“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县”吉尼斯纪录。对桂东县35个监测点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桂东郊区和县城,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分别达到25272个和19921个,最高瞬时值分别达15万个和8.7万个,桂东县因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桂东县植被保护完好,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密布,良好生态让桂东具备了‘负氧离子竞争力’。”桂东县代县长黄峥嵘说。
在湖北省武汉市,市民们能够从电视、报纸等媒体知道负氧离子的浓度信息。武汉市气象局在市内和风景区安装了10个负氧离子监测仪,还在市内选择了3个有代表性的地点安装了LED显示屏,3个监测点的负氧离子含量数据可以实时在显示屏上发布,同时传回武汉市气象局中心站。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说:“城市是人与自然比例失衡的地方,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生态,才可能生产更多的负氧离子,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本报记者 冯永锋)
链接:
空气污染使大脑变老
科学家发现,接触较高水平的空气污染可能导致50岁以上人群大脑能力退化,城镇中较高水平的空气污染将使50岁以上人群的大脑变老达3年之多。早先的研究也认为,心脏和呼吸疾病风险的增加可能是因空气质量差所致。
在一项对将近1.5万名老年人进行的调查中,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可能是导致思考力下降的一项重要环境危险因素。如果被吸入体内,这些颗粒物的体积小得足以沉积到肺部甚至大脑中。
在英国,科学家认为空气污染很可能影响心脏和肺部,使人的平均寿命降低7个—8个月。
南加州大学安德勒斯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的詹妮弗·艾尔希尔说:“由于衰老引起的健康和功能性退化,老年人尤其容易因为呼吸了不健康的空气而受到伤害。空气污染已经被认为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口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问题,甚至可能引起提前死亡。而新出现的证据表明,接触微粒性空气污染还可能会对大脑的健康及正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科学家进行这项调查是为了研究空气污染微粒对实验对象健康的影响。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燃气锅炉和重工业是空气污染微粒的主要来源。
研究人员发现,每立方米的空气中每增加10毫克这种污染微粒——即大致相当于伦敦市内与英国乡村空气质量的差别,调查对象的大脑能力就会出现相当于变老3年的效果。即使在考虑了包括年龄、种族、是否有吸烟习惯以及呼吸系统及心血管健康状况等因素之后,这种联系也依然存在。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环境健康学教授弗兰克·凯利说:“这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在伦敦是每立方米13到15毫克左右,而在某些远离公路的乡村地区,其浓度可能会低至每立方米3到4毫克。研究显示,比起住在城市地区,住在某处空气洁净的地方会让你的脑力保持更长时间。这项研究再一次证明我们呼吸的空气质量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肺,还会影响我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