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兴起“老百姓设奖奖老百姓”的道德热潮,成千上万群众的德行善举汇聚成一股强劲的道德力量,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德清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创新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15年间,浙江省德清县由老百姓设奖奖老百姓,先后推出“孝敬父母奖”“助人为乐奖”“环保奖”“诚信市民奖”等33个“草根奖”,逾5000人次获奖。
获奖者覆盖全县城乡,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榜样,影响着成千上万的群众。而成千上万群众的德行善举汇聚成一股强劲的道德力量,激浊扬清,清污除垢,使德清社会更加风清气正,形成公民道德建设中独特的“德清现象”。
11月中旬,记者前往德清采访,探寻“德清现象”的来龙去脉。
“草根奖”的魅力
11月19日晚,德清第二届“诚信市民奖”颁奖,这个奖项是由10年打工还债的农妇蒋引娣设立的,一年一度,今年有许伯庸、张美林、陆建平、虞儒雷4位市民获奖。
“奖金每人仅500元,但大家很看重这个奖。本来是5人获奖,其中一人在公示时被举报有不诚信记录,只好去掉。”县文明办副主任徐国新对记者说。
德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林华告诉记者,该县的33个设奖者都是“草根”,他们中有农民、工人、私营企业主、机关干部,他们全都是自掏腰包设奖,用来表彰德行善举的优秀者。
上柏镇太平村农民马福建是个孝子,他以摆摊卖鱼为生。见村里有人对父母不孝,他痛心之余,1997年拿出1万元设立“孝敬父母奖”。据称,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农民设立的奖项。
此举一出,轰动全县。村里人更是重视,评奖成了一件大事,全村人参与投票,获奖者披红挂彩,甚是风光。
德清县乾元镇钟表店店主朱天荣是个环保志士,7年回收废电池25万节。他深感个人力量太单薄,2001年起每年出资1万元设立“天荣环保基金”,用于奖励环保志士。
这是德清县第二个“草根奖”。
从此,德清民间设奖之风渐盛,施行德行善举者日众,其中一些人受嘉奖后,又自己出钱设奖嘉奖追随者。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钱素春是个“浪里白条”。36年间,她救起了21名落水者。一次,9岁儿童熊来英落水遇险,怀胎八月的她毅然跳水救人。为了救人,钱素春也曾受过委屈。一个下雪天,一打工者跳水,钱素春冒着刺骨的严寒跳水施救。人被救起,却因溺水时间太长而未能救活。救援过程中,围观者冷嘲热讽,从不骂人的钱素春勃然大怒,厉声指责这些人的不道德行为。有感于此,她设立了“热心好市民奖”。
78岁的陆松芳靠送煤饼为生,平时吃饭连菜都舍不得买,节衣缩食存下了11000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把这笔钱全部捐给灾区。他的事迹传开后,县里嘉奖他,他被评上“2008年度真情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给他的奖金,他坚拒不受,反复劝说后,他才同意用奖金设立“松芳助人为乐奖”。
“和谐家庭奖”“外来人员风尚奖”“爱心帮扶奖”……一人得奖,众人仿效,一种人人争善举、个个尚德行的风气在德清日益兴盛。
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规范民间设奖
城里有“公民道德馆”,农村有“和美乡风馆”,民间有33个“草根奖”,这些创新都被列入最近中央文明办编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案例8个100丛书》中。
德清县公民道德馆坐落在县城中心,这是全国第一个公民道德馆,于2009年10月开放。这是该县公民道德的圣殿,展示的全是道德楷模的风采。
面对民间自发出现的“草根奖”,德清县积极引导,2006年出台了《民间设奖管理办法》,成立了民间设奖协会,逐步规范民间设奖行为,如设奖者必须自身就是典范,而由这些典范设立的奖项,获奖者的推荐和评选不能由设奖者决定,而由相应的部门和单位秉公进行。
民间设奖协会成立后,评选工作更规范,采取组织与自我推荐相结合、公开与公正选拔相结合的形式,每个奖项都能从基层挖掘出一批口碑好、人品佳的典范。如“天荣环保奖”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奖品基本上是学习用品,从2001年至今,该奖项已投入20多万元,已有4000余名学生获得“环保小卫士”称号。
张林华说,33个“草根奖”将评选对象定位为“草根人物”“平民英雄”,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坚持让普通群众当评委、唱主角,全程参与典型的发现、推荐、评选过程,以保证先进典型得到社会认可。同时,这种广大群众推荐、评选典型的过程,也成了群众了解典型、学习典型、提高自身觉悟的过程,较好地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教育作用。
农村如何建立道德载体?该县在全国首创,在每个行政村建设“和美乡风馆”,将村落文化、古今精英、文明乡风、民俗民风、特色产业等内容在馆内展出,凡是考上大学的、在外地工作的、受到表彰的村民,名字全部上墙。
“这一小小的做法,村里人很看重,上墙的人感到非常荣耀。”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文忠对记者说,“我是筏头乡后坞村人,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县里工作。我的名字也陈列出来了,这既是表扬也是监督,不能给村里人丢脸啊!”
全县151个行政村,目前已建成“和美乡风馆”50多个。
姚文忠说,“和美乡风馆”依托行政村原有的村史、村落文化因素,发掘农村特色文化,打造成有地方特色、深受农民喜爱且具有教育功效的农村文化阵地。例如,钟管镇东舍墩村的“和美乡风馆”引入扫蚕花地、晖山塔和剪纸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素,并在馆内设有汤小娥剪纸工作室,通过现场演示向观众展示剪纸这项民俗文化。
为使这些公民道德载体在青少年中发挥更大作用,开学前,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全面搞一次道德教育课,让道德模范给学生讲课,这一做法已坚持5年。今年又增加了“毕业补一课”,学生分批进道德馆参观学习,让他们带着道德感进入人生新阶段。
道德的力量向物质层面推进
今年10月,德清县推出第33个“草根奖”——“诚信农产品奖”。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大问题。
今年9月,德清推出“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倡导所有农产品企业生产合格农产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出健康。
诚信农产品工程一推出,农产品企业群起响应,全县86家农产品企业共同组成联盟。联盟企业实施农产品溯源工程,所有农产品都能查出产地、出厂时间和生产企业;建立诚信农产品示范基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诚信农产品联盟向所有农产品经营者发出倡议:绝不让不安全的农产品流入老百姓的餐桌!
诚信农产品工程一推出,联盟会员姚志刚就设立了“诚信农产品奖”。
德清农商银行今年出台《“和美家园”贷款管理办法》,建设农民信用系统。此项活动包括建立农户信用档案,由村信用小组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定,根据农户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指标计算分值,确定其信用等级,并按信用等级对单户5万元以下贷款实行免担保。活动推出以来,已发放5万元以下信用贷款15216万元。
道德在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影响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善行:一个个志愿者团队,一支支义工队伍在该县涌现出来。残疾人周连海牵头成立的“春百合”志愿者团体,常年坚持宣传环保、无偿献血、为福利院老人送温暖等活动,志愿者已发展到500多人,团员穿着统一的红背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黄手帕”志愿者团队帮助吸毒人员远离毒品,开展保护古桥、参与创建森林城市、倡导低碳减排等活动……
目前,该县活跃着2000多名义工和近两万名志愿者,他们分布在社会各条战线,做好事、行善举,为弱势者提供服务。
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说:“善良的人们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褒奖,不道德的行为时时处处遭受谴责和鄙视,蕴藏在德清百姓内心的道德力量,通过民间自发的奖励和政府的扶持引导,放大为强烈的主流社会心理,进而形成温和醇厚的美丽民风。人心向善,行为向美,正是这种内在的力量点亮了德清广大群众内心的道德明灯。”(本报记者 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