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人才:文化产业的灵魂

    ——写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之际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22日   16 版)
    2012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一角/CFP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近期,本报与中国建行合办的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启动,共同去寻找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的标志性人物。

     

        刚刚结束的十八大给文化产业界人士带来振奋:不仅“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部署。

     

        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应运而生。“让我们一起出发,共同去寻找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的标志性人物”——在本报与中国建行合办的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出的这个邀请。“一石激起千层浪”,从11月6日活动启动以来,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个活动?会推荐出怎样的年度人物?对行业会有怎样的推动作用?大家猜想着,期待着。

     

    年度人物:一个有影响力的展示平台

     

        镜头:11月6日,光明日报社。“让我们一起出发,共同去寻找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的标志性人物”——本报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主办的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启动。近日来,在文化产业界引起热烈反响,各方人士表示希望将“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品牌。

     

        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本报开始系统报道文化产业,那时就希望每年能筛选和梳理文化产业当年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推选“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意愿更强烈。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今天,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终于启程了。

     

        现在有底气,发起这个活动,是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由小到大,规模实力明显增强,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8%,“十二五”还将达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现在有时机,发起这个活动,是因为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系统的“小文化”,而是要融入国民经济的“大文化”,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部门的领导管理,而是党政“一把手”工程,“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成为不少省市的发展目标;

     

        现在有自信,发起这个活动,是因为《光明日报》在文化建设中应承担起相应的历史使命。文化产业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产业化和市场化,而要强调其社会效益,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要注意承担社会责任,要维护社会的团结和谐,这其中,媒体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

     

    年度人物:一群有创造力的领军人物

     

        镜头:9月27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296个先进单位和198名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最高奖励——鲜花和掌声不仅送给他们,也送给全国1000多万文化产业从业者,他们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贡献,也进一步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文化产业这个只有十年发展历史的年轻产业如今红红火火,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划出“逆势上扬”的优美轨迹。

     

        文化产业群星闪耀。演艺、出版、影视都有行业的“明星”光环:赵本山,是喜剧演员,他率领的本山传媒却是东北二人转走向市场的“领头雁”;龚曙光,是出版人,也是推动中南传媒上市的“引路人”和“操盘手”;冯小刚,是导演,是华谊的股东,更是中国电影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

     

        文化产业形成合力,有政府主管部门顶层制度设计,为行业发展扫清后顾之忧、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又有一线企业回报以生动、富有活力的产业实践。东方演艺集团的顾欣、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张宇等文化企业家成功跻身央视的“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让经济的“大家庭”中有了文化产业的席位;而一批学者型官员,他们一次次宣讲中央精神,正确解读最新政策,凝聚思想、形成发展的共识……

     

        地域上看,从云南到北京,从湖南到上海,从海南到广东,在各个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领头人”,虽然有的还带有些“争议”,却不掩他们对文化产业的执着和热爱:在陕西,有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小可的率先实践;在云南,有舞蹈家杨丽萍的坚持如一;在湖南,有欧阳常林、唐五一等一大批文化产业志同道合者的共同探索……

     

        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中,不管是那些人们熟悉的文化企业家,还是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幕后推手”,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不断学习和领悟。创造、创新、创意,是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文化产业人士的追求和行动。比如,“产业链”只是三个简单的字眼,却让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用十年时间读懂其中的内涵和深意,并成功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东方“好莱坞”,成为人们争相学习却难以学会的“样本”。

     

        文化产业融合度高,对人才复合性要求高,这个队伍中,原来大多“脱胎”于画家、作家、设计师、歌手、导演等文化艺术工作者,现在却吸引金融、经营、科技等方面人才进入;从文化产业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看,原来大多是文学、哲学、美学方面的专家,现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学者也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年度人物:一次有推动力的社会活动

     

        镜头:11月6日,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荐活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郑重宣布了推选标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的标志性人物,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努力弘扬主流价值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勇于创新,在资本运作、商业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大胆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富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对中国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这是一个代表“光明”特色的评选标准,既注重人物当年的影响力、创新力和推动力,更注重文化产业特有属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重点考量文化产业人物的社会责任,对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作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的贡献……

     

        据最新公布的《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是国内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但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文化企业的命运同样不让人乐观。因此,“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推选,既要区别于本报与经济日报评选“文化企业30强”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排名的方式,同时也必须面对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长的问题。于是,在推选标准中“创新性”是一个重要标尺,希望在资本运作、商业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大胆探索,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当下文化产业界中,一些人喜欢“标新立异”,喜欢靠炒作概念吸引眼球,“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推选希望在50多名业内专家评委的共同努力下,去伪存真,让年度人物不只是风云人物,而要随着时间的积淀,让那些人物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依然能闪烁着思想光芒。

     

        尽管“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才刚刚启航,但保持着一份对这个产业的热爱和真诚,最广泛地听取专家和群众的声音,尽最大努力去创新和实践,致力于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风向标”,相信一定能陪伴中国文化产业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