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人才故事

    万紫:绽放金漆之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1日 15版)
    人物小传

    万紫,1959年出生。1979年进北京金漆镶嵌厂,从事设计和产品开发。现为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总工艺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市传统工艺评审委员会委员。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审美品位的提高,金漆镶嵌工艺品重又获得国人关注。沉寂多年的金漆镶嵌艺术,终于像凤凰一样,在烈火中重生。”在北京东四环边的工作室中,金漆镶嵌大师万紫这样说。她的身后,是各式各样的金漆镶嵌传统工艺品,繁复婉转之间荡漾着一股富贵灵秀之气。

        “漆文化在我国传承了7000年,金漆镶嵌这门传统工艺承载了太多中华文化的美学元素。”万紫说,“我们的东西全凭手工制作,不能量产,因此必须有人悉心呵护,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金漆镶嵌这4个字里融入了十几种工艺,彩绘、贴金、描金等工艺都是金与漆的结合,镶嵌则要按照玉石、象牙、玛瑙等天然材料纹理的需求,在漆器上嵌制图案。”万紫介绍,因为制作工序复杂,制作过程艰辛,目前掌握全部金漆镶嵌工艺的人已经不多。

        1979年,高中毕业的万紫,招工进入当时的北京金漆镶嵌厂。学手艺非常辛苦,工资也不高,但正值韶年的万紫学而不倦,乐在其中。经过两年工厂实践、三年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她的艺术天赋充分施展出来。她不断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制作了许多精彩的金漆镶嵌工艺品,得到了权威机构和顾客的好评。就这样,她从工厂四五百名年轻人里脱颖而出,并拜原清宫造办处漆画匠首领、工艺美术大师刘锡恒为师。刘大师见她能吃苦又好学,也毫无保留地把一生的积累传授给她。

        万紫是工艺美术大师里面少有的红粉佳人,为人率直大气,衣着朴素典雅。她的作品也如其人,清新脱俗,简洁流畅,凝聚古典与现代美。多年来,她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创作,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最让她自豪的是参与了《九龙壁》制作,该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

        万紫进入金漆镶嵌厂时,赶上了行业最红火的好时候,但后来也遭遇了行业最低迷的时期。上世纪80年代,因各种原因传统工艺品外销渠道被取消,金漆镶嵌工艺也被迫转向国内市场。那时,精美的产品堆放在库房里乏人问津,金漆镶嵌厂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领导到处借款,才能保证每月给员工发一二百元生活费。

        不少工艺大师实在撑不下去,含泪离厂,另谋生路。万紫也十分困惑,当时有不少单位盯住她,请她去做室内装饰、美编、服装设计……而且工资待遇都不低,很有诱惑力。彷徨、犹豫、挣扎,万紫大病一场,最后还是割舍不下自己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十几年的金漆镶嵌工艺。

        此后的十几年,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一直在低谷中挣扎徘徊,万紫不仅咬牙坚持下来,并探索出一条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我们力求让传统技艺以更具亲和力的姿态走入百姓生活,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技艺留存。”万紫说。

        近年来,金漆镶嵌国内市场开始活跃起来,政府也给予了不少支持。一些被迫离去的老员工陆续回厂,北京金漆镶嵌厂改制为公司,万紫也在公司支持下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工作室的展厅内,近300平方米的空间中摆满了各种金漆镶嵌作品,件件美轮美奂,仿佛遗落人间的珍宝,让人流连忘返。万紫介绍,制作这些工艺品的大师多数已经70岁上下,跟她一样50岁左右的人已经算是小字辈儿了。

        万紫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更多年轻的金漆镶嵌传承人,今后她将把精力全部用在带领年轻人潜心创作、推陈出新上。她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我并没有过高的物质追求,设计创作出更多精品、不断绽放金漆之美,是我唯一的追求。”

        (本报记者 罗 旭 通讯员 孙宏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