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雪娇 记者刘昆)今年5月,国家海事局为钦州学院签发了《船员培训许可证》,批准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船员培训与教育业务;10月中旬,国家渔政局又对该校的一级渔业船员培训机构资质进行了核验和评估……钦州学院在凝练地方性办学特色和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中,打下了“海洋性”的烙印。
钦州学院作为广西沿海地区唯一一所公立本科高校,见证了北部湾经济区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的蜕变。而同时,它也对经济区缺乏高端人才和新型实用人才深有体会。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可以引进人才,也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可事实是,许多企业却存在着“引进人才容易留住人才难”的问题,自己培养人才似乎“更靠谱”。
钦州学院于是提出,立足和依托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影响东盟,着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致力于为北部湾经济区培养一大批具有实践、创新、就业和创业四种能力的“下得去、留得住、扛得起、用得上”的综合性人才。
北部湾畔,矢志向“海”。钦州学院先后设置了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海产品储运与加工、港口机械工程、港口物流等10个涉海类专业(方向),填补了广西高校涉海类本科专业的历史空白。2010年整合涉海类专业成立了“海洋学院”,结束了广西长期以来没有海洋学院的历史。
“给我上课的老师是甲类一等船长!”在钦州学院海洋学院,由航海经验老道的“船长”担任教师,已不是新鲜事儿。在该校680多名专任教师中,涉海类专任教师达80多人。这些专业教师大都来自全国知名涉海类院校,且大部分航海类教师持有海船海员适任证书。
钦州学院不断加大对“海洋”科研的投入,打造专门从事海洋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平台。已建成海洋化学和生物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拥有价值超过800万元的实验设备和3000平方米的试验场地。此外,还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项目投资1000万欧元建设了“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污染监测预警及防灾应急技术研究与应用”、“钦州湾近海风能、潮汐能、海流能资源调查研究”等400多项由学校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也都贴上“海洋”的标签。
2011年5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这意味着,钦州学院打造的“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将面临更深层次的升华。谈及新形势下如何转变和更新办学理念,学院党委书记李尚平告诉记者,“海洋性”将是学校矢志不渝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