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学家是共和国科技发展史的活档案,他们个人的学术成长经历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很多老科学家的相继去世,他们个人资料的散失问题日趋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领导明确要求把系统搜集、整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作为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正式启动的抢救工程,并责成中国科协牵头,国务院科教办协助,联合相关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就是要以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科技事业负责的精神,按照抢救优先、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联合协作的原则,通过口述访谈、录音录像、实物采集等多种方式,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史的重要资料保存下来。从对象来说,采集工作主要面向年龄在80岁以上、学术成长经历丰富的两院院士,或者虽然不是两院院士、但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从内容来说,即以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历史学访谈、各类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的全面搜集整理以及音视频拍摄等方式,重点采集整理真实反映老科学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科研活动等学术成长过程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人物等的口述历史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等;从目标来说,就是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约300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整理工作,并逐步建立起常规采集机制,以此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资料,推动发展新中国的学术传统,弘扬老一代科学家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应该说,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我国科技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策。它的意义在于:首先,有助于保存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珍贵历史记忆。老科学家是共和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个人学术成长史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资源。
二是有助于梳理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传统。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有相当一部分曾在海外师从世界级科学大师,回国后成为一些重点学科和重要学术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现在也已成为我国各条科研战线的中坚力量和学术带头人。采集整理并分析研究老科学家的学术传承关系,把握他们学术思想形成、转变、发展、成熟的全过程,有助于理清新中国的学术传统,从而为准确把握未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是有助于探索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通过采集工程,梳理和研究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可以准确把握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关键因素,进而深入探索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总结和认识科技人才成长所需的社会环境、科研条件、文化氛围与物质基础。
四是有助于培育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依托采集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可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和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研作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培育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事业。
更重要的是,通过采集工作能够把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送到老科学家心坎上,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为老科学家办些实事,因而是一项名副其实的人心工程、民心工程。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参加采集工程的每个人其实都是在记录历史、书写历史,既是在记录和书写老科学家的个人学术成长史,更是在记录和书写共和国的科技发展史。(作者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调宣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