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艺百花园中绚丽奇葩的我国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时常以独特的人物和故事,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日渐远去的质朴、淳厚、自然、本真,受到这种召唤,观赏的过程就变得愉悦起来。最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中国朝鲜族题材大型电视连续剧《长白山下我的家》,便是一部将民族性格和人物的美丽心灵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上佳之作,给人以丰沛的人生感慨和价值启示,在观众中产生了极大反响。
邮电所所长李志浩在冒雪进山送邮途中意外坠亡,以这样的剧情开头,着实让观众心头一沉。果不其然,这一噩耗几乎击垮即将临盆的妻子金贞淑和老父亲李昌善。正当李家遭难之际,贞淑父亲金仁俊主动伸出援手,毅然将贞淑姐家9岁女儿朴顺玉送到李家帮忙。至此,亲家送来外孙女,使得刚强的李昌善心存感激,也让观众感慨于朝鲜族人竟以这种方式助人,瞬间产生融融的暖意。而更重要的是,顺玉踏进贞淑小姨家门槛的同时,不仅让我们一路观赏了朝鲜族两家四代人独特而精彩的生活,也化作一支彩笔,以诗情和精描的笔意,向观众铺展开一幅朝鲜民族普通劳动者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的长轴画卷。
与一些热衷于展示边地风情、怪异习俗、传奇故事的作品不同,也与时下荧屏充斥的婆媳矛盾四起、围绕琐事吵闹不休、情感缠夹不清的家庭剧大异其趣,《长白山下我的家》始终将镜头对准朝鲜族人日常生活中真实、健康、美好的情状,将他们的种种精神特性加以赞美和肯定。特别是作者用温情的笔墨,尽情抒写了贞淑小姨对公婆无私的孝顺,对苦难生活无言的隐忍,对家庭强烈的责任心,对他人的无微不至的关切,对民间歌舞执着的热爱。通过她集孝悌、贤淑、宽容于一身的秉性,我们看到了朝鲜族妇女勤劳、善良、柔美的心灵。
剧中,除了贞淑和顺玉外,我们还结识了刚强豪放的李昌善和内敛独立的金仁俊这一对亲家,结识了颇有诗人气质的中学语文老师朴胜述,结识了为朝鲜长鼓舞而呕心沥血的卢慧璇老师,结识了视人才、视艺术如生命的杨彦文老师,结识了憨厚尽责治病救人的乡卫生院安永默医生,结识了为人正直、锐意进取的新一代光植哥哥和李永强……他们个个奉儒守素,仁民爱物,信实义勇,没有心机,远离市侩。在今天浮躁、急切、功利等生存状态中,他们带着传统美德一一出场,显得那样的醒人耳目,沁人心脾,暖人情怀。不是吗,正是这一系列性格鲜明、个性独特的人物,成就了朝鲜族人物性格画廊里一个个迷人的形象。
作为朝鲜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贞淑仅仅代表了一个方面。我们在剧中看到更多的是,那种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在的互相慰藉和关照,那种坚持正义,不谋私利,替人着想,热爱家乡,尊老爱幼的点点滴滴,都构成了朝鲜族人民和谐的生活和人间的温情。仅仅是日常生活里的习俗,如“上梁礼”、“花甲礼”等,甚至是普通人的仪态、举止,就足以让我们洞悉了朝鲜族人民日常生活中隐含着的美丽心灵。到最后,顺玉对弥留之际的姥爷金仁俊说:“一辈子把您的那句话记在心里,就是把笑脸留给别人,把泪水留给自己。”作者借这最后一笔,完成了全剧对朝鲜族民族精神的礼赞。
100多年前,果戈理在阐述文学的民族性时曾指出:“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长白山下我的家》正是将深刻把握中国朝鲜民族的精神特征视为创作的最高艺术追求,始终把目标集中在如何展示中国朝鲜族民族精神的珍宝上,而不是把镜头停留在为获取收视率而进行的那种寻幽揭秘、搜奇猎艳上,因而让我们深刻体验了朝鲜族人的民族性格、文化秉赋,充分分享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珍视,对未来的向往,完整地享受到了崇孝、尊道、重礼、尚德、践诺、谨守、包容等这个民族真正有价值的内涵,这些对今天有着何等的教益作用。该剧也告诫了我们,历史的翻页,不能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衰减和破灭为代价。
众所周知,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之于他们,犹如寢食,须臾不可离去。该剧全景展现的朝鲜族歌舞,让观众又一次领略了它们独特的艺术之美、艺术之妙。这部剧作的主要叙事线,是表现以顺玉为代表的一代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既然如此,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艺术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它通过顺玉的艺术道路,顺玉与卢老师、与贞淑等的教学关系,生动形象地回答了文艺创作的源泉、艺术为什么人服务、传统歌舞的继承保护发扬、民间艺术如何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自尊等一系列问题,并得出民族民间艺术,只有从劳动生活中充分吸取养分,才能葆有其旺盛的创造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特别是贞淑等民间艺人对民间艺术本质的理解,并常常以生活的景象和场景,来启发顺玉在击鼓和舞蹈时要善于从生活中去找灵感和真情等,与卢老师学院式的教学相去甚远,因而在指导顺玉如何真实地、有激情地表现朝鲜族歌舞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尤其对朝鲜族长鼓舞的起源、变化等,贞淑小姨更是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剧作还让我们看到,每一个朝鲜族艺人,对自己的民族艺术都有着如此执着的热爱,充满着自信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诗情画意般的叙事风格,为这部剧注入了温润、清新、柔美的气质。故事一如贞淑和他们亲人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剧作的基调也是是温婉的、明快的。黄松甸顶子村李昌善家的那幢茅草屋,还有长白山、海兰江的雪山、苍松、碧溪、薄雾,还有那村落里的鸡鸣、炊烟、狗吠、雨雾等,俨然是一幅令现代化社会向往的田园牧歌般的诗意图。剧中的画面感极强,处处弥漫着朝鲜族文化和民族的浓重气息,强化了艺术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