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公布的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获奖作品中,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斩获10项红点奖,其中3件作品荣膺“红点至尊奖”。5年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已获得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41项,成为国内获得“红点”最多的设计学院。
校长陈坚告诉记者,这是江南大学以“创新”为内涵的设计精神代代相传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主要发源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始终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与行业培养兼具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领军设计人才,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双管齐下,搭建设计教育学科体系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黄壮霞介绍,为建立科学完整的设计教育学科体系,江南大学采取制度确立和设计研究“双管齐下”。在制度上,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首创“艺工结合”教育模式,其次是2006年推行“学分制”的教学模式,然后在2009年实行“3+1”工作室模式,通过理论与专业课程加实践环节的方式,创造人才培养的“弹性空间”,这些举措在当时都具有引领作用。2007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成为国家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同时,依托工业设计、视觉设计与广告学、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学、公共艺术设计与美术学四大专业学群,江南大学产品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重点交叉型设计学科、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等科研创新载体和生活创新设计、品牌形象与包装设计等15个工作室,建构起“交叉、融合”的教学研究型设计教育体系,并在“地域化”、“人性化”、“生态化”以及“数字化”等主要研究领域凝练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内扶外引,构筑设计领域“人才磁场”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自1960年创办以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聚集了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教学名师和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专家以及大量具有丰富艺术设计能力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
为揽才,江南大学不惜花重金,紧扣学科发展创造条件吸纳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2011年年初,学校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招聘设计学院院长,最后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辛向阳教授,成为江南大学首个全球招聘回来的院长。学校给辛博士“二级岗教授”薪资待遇,这是仅次于院士的待遇。
在引才的同时,江南大学还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养。一方面,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另一方面,每年派出不少于3人在国外进行一年左右的高访研修。截至目前,已派往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际知名院校访学17人。
协同创新,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今年9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成立了“整合创新实验班”,摒弃传统的“小设计”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囊括进商业、管理、美术、设计等方面知识,培养能够定义产品或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具备良好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职业设计师。
在创新设计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对设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日前,“江南大学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落户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这里作为设计学院专业硕士培养的“主阵地”,将采用项目引领的方式,培养比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更高端的人才集合体。
截至目前,学院师生在承担40余项国家、部省级研究课题的同时,共完成国家和地方重要设计工程实践项目300余项,获国际国内各类重要奖项400余项,创造和拥有近600项设计专利。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李 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