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新自由主义的“滑铁卢”

    吕慎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17日   05 版)
    杰里米·里夫金

        读书新闻点:

     

        尽管以美国雷曼公司倒闭为标志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但是信奉自由市场具有普世性的新自由主义者依然主导着经济学。即使不得不承认市场的不足,他们拿出的办法依然是依靠市场。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埃尔文·罗斯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一个经济学的新分支“市场设计”,试图借此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然而挂在罗斯嘴上的是:“充分理解市场才能修复崩溃的市场。”很明显,他依然是哈耶克的信徒,相信个人主义和“看不见的手”才是万能的。这难免令人联想到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不过,诺贝尔奖并不能阻止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的不断质疑。美国人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一例,该书从技术革命的角度,出色地阐明了未来的经济形式可能再次否定新自由主义者的种种信条,值得推荐给读者。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曾任欧盟主席顾问,是美国著名的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他用了近三十年时间以能源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人类经济活动中能量的消耗与市场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他尖锐地指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利用市场机制提高生产效率就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纯属错觉。从科学的角度看,自由市场里,“生产本身所消耗的能量要比产出的产品和服务大得多”。如果人类持续以自由市场方式组织生产,将是一条能源枯竭的死路。

     

        基于这样的理论,里夫金提出,清洁能源在欧洲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普及,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端倪。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改善了市场经济机制中产生的大量盲目生产与无效需求。但是互联网还没能对资源和能源等核心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产生影响,因此,新的工业革命还只是一个未来的图景。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简言之就是普及清洁能源技术,同时将各个能源发生设备用电能互联网连接起来,用智能化的科学设备调剂,以达到最高的使用效率。他列举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几大特征:1.社会能源需求向可再生能源转型。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络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5.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际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第三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什么?

     

        里夫金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从表面看是改变人们使用和获取能源的方式,而实际上其对社会经济革命性的改变在于改变人们的传统财产观念。鼓励获取物质财富和独占性的传统财产观将被通过社交网络同他人分享经验的全新财产观所取代。

     

        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被提及,即数千万的年轻人正在积极加入互联网上分散、合作性的各种网络共享中。他们乐于用自己的时间和才智来为他人谋福利。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里夫金分析认为,年轻人这么做就是为了享受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致力于促进生活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的乐趣。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习惯于开放性地共享创造力、知识、专业技能,甚至产品和服务,以促进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当然,这种观点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嗤之以鼻,在他们眼中人生来就是利己的、竞争的、贪婪的,会利用他人的善意为自己谋利,或躺在他人的劳动成果上不劳而获,或者独享自己的成果,获得更多的收益。

     

        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预示的能源和信息共享机制,恰恰证明了乐于让人分享自己才智的这些年轻人正代表了我们下一个时代的方向。在未来,每个人都成为产品和信息的创造者,但这些产品很多会被无偿消费。同时,每个人也能够无偿地享受很多别人创造的东西。当第三次工业革命勃兴之际,每个家庭都将成为一个微型发电厂,同样每个家庭都不用再缴纳消耗能源的费用。全球各地数以亿计的可再生能源收集器通过智能网络进行整合和分配,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并维持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而可再生能源的这种分散式的本质更需要合作性的组织结构而不是层级结构。

     

        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了什么?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经济模式带来了对人性驱动截然不同的解释,即对社会性的需要和对集体性的寻求。新型经济模式分散、合作的本质使人们不得不对与市场经济共生的私有财产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销售者和购买者之间的敌对关系被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所取代,开放性的共同体正在挑战独占式的商业运作。

     

        几乎所有的新自由主义者都相信,市场机制是管理私有财产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其对财产的分配被认为就像统治整个世界的牛顿定律一样公正。人类天生的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确保社会总体财富的稳定增长,并推动人类走向无限的进步。里夫金指出,主流经济学家相信市场中的财富交换是产生经济行为和产生财富的最有效的手段,这一理论的核心前提是若干基于人性的假设,即人是自私的,人对财产的占有是排他性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很多美国人错误地认为“美国梦”的产生完全来自于自由市场,而他们对公司与政府勾结的历史视而不见。

     

        里夫金在分析了历次经济革命之后指出,“当市场充当推动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引擎时,它从来都没有独自引发一场经济革命。”真正的经济变革不可能依靠市场完成,甚至市场会对社会经济的进步产生阻碍作用,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前我们对人类经济制度的又一次认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