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4日 09版)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图为三峡坝区移民群众演员表演民间舞蹈,喜庆十八大。CFP
    十八大报告提出: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七大报告提出: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十六大报告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制图:CFP

        十八大报告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这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蓝图,这是一个民族的富强梦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凯歌正在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正在变成现实。

     

        特邀嘉宾

     

        王伟光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马建堂代表  国家统计局局长

     

        刘丽娟代表  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 平代表  国家发改委主任

     

        支 芬代表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

     

        从“建设”到“建成”,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蓝图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硬实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软实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最广大群众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变得可以预期、可以感知了,体现了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郑重承诺。”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代表说,从“建设”到“建成”,虽只是一字之变,但内容有了新的历史性变化。近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这些表明,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王伟光代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性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上这五方面缺一不可。他说,十八大报告把“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首提“美丽中国”,而且对这项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了部署。唯有如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是有品质的,中华民族才能永续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硬实力”

     

        “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代表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经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小康”可以量化吗?马建堂的回答是肯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除了这两个“翻一番”是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外,马建堂介绍,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07年又做了重要修订,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监测结果显示,过去的十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态势良好。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建堂建议,下一步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丽娟代表在长影工作的15年时间中,亲身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亲身感受了群众对文化的渴求,亲身感受了改革所激发的文化活力,亲身体验了文化竞争力提升的荣耀。

     

        从1998年开始,长影在全国率先启动改革,历经八年,完成了由事转企和国企改制的全部任务,从困境中拼出一条活路,闯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新路——由改革前连续六年亏损到2011年实现税后净利润6500万元,创长影建厂以来历史新高;总资产由改革前1997年末的2.5亿元到2011年末的近30亿元,增长了近11倍……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长影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长影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去年,长影的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部影片同获“五个一工程”奖。刘丽娟说:“长影昨天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今天是文化改革的先锋,明天的发展会更好。”

     

        长影的变化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十年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活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刘丽娟坚信,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最广大群众

     

        这是一张温暖的民生清单:

     

        从2007年到2011年,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了12.7万亿元,年均增幅26.3%;

     

        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人口;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

     

        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代表以这组数据表明十年来中国民生建设的成果,并向世界宣布——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不仅如此,十八大又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张平表示,今后,中央还将继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尤其是对农村、对西部地区、对于困难地区,还要加大帮扶的力度,实现城乡统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农民女代表15分钟发言赢得8次掌声——在北京团开放日现场,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代表干脆利索、态度鲜明的发言,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

     

        支芬花十年时间干了一件事——把“农业无粮可收,农村无地可种,农民无事可做”的“三无村”,变成了“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的幸福村。通过带领村民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高碑店村在古典家具修复制作产业上一路挺进,还拓展了民俗旅游商机。2011年,全村实现收入22.4亿元,人均收入2.4万元。

     

        “干部要心系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20本密密麻麻写满调研资料的笔记本,见证了支芬为寻找高碑店村特色发展之路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代表们把掌声送给了这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对党的建设充满期待: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