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方国代表,中央编译局马恩列斯著作编译部主任,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常年辛劳,贡献卓著。
房玫代表,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30多年坚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上,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感召学子,培植信仰。
这两位来自理论界的基层代表,事迹都曾登上光明日报重要位置,在《光明日报》广大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十八大期间,记者又在会场看到了他们的身影。交谈中,两位代表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当选为十八大代表,更坚定了他们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
柴方国代表几天来都在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在他看来,这份报告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深刻性,体现了我们党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察国情民意、思考实践得失、明辨前进方向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同时,报告本身也包含着很多意义深远的理论创新,能够很好地指导新的实践。“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未停止理论创新的步伐,令我们理论工作者备受鼓舞,充满干劲。”柴方国表示,他今后将继续甘坐“冷板凳”,矢志不渝,为经典著作编译贡献力量。
房玫代表也为学习大会精神主动上起了“晚自习”。“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巨大魅力。我要自己先学习好、领会好,回到学校才能传达好、讲解好。”她认真地说。在报告中,她最关注的理论创新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状况日益复杂,亟须用全民族共同信守的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其精神追求。“我们身为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要以身作则成为弘扬主流价值的表率。”房玫表示,自己将不辜负党和人民信任与重托,尽心尽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报记者 王斯敏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