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四点半,北京梅地亚中心,党的十八大第四场记者招待会吸引了中外记者的目光。民生领域工作情况,成为这场记者招待会的主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姜伟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朱之鑫,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周生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介绍了民生领域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住房问题是民生方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使中国13亿多人的病有所医问题有了基本保障”,“中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10年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4位代表的开场介绍言简意赅,一共只用了12分钟,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互动。
农民工权益问题将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
西班牙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农民工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远离家乡,那么中国政府有没有改革户籍或者说户口制度的计划,使这些农民工能够更好地享有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农民工通过辛勤的劳动,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发展增添了活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次,有26名优秀农民工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杨志明代表介绍说,“从老一代农民工挣钱回乡发展,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融入城市发展;从老一代农民工要求足额支付工资,到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参加社会保险;从老一代农民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到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分享企业和城市发展成果——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对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了新的诉求。户籍问题,还有住宿问题,以及技能提升问题,党和政府都会从制度层面努力加以解决。可以形象地说,维护农民工权益主要是努力做到十有——进城有工作、劳动有合同、上岗有培训、干活有报酬、参保有办法、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发展有目标。”
明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低于500万套
住房,是记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姜伟新代表逐个给予了细致的解答:
——中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该说进展顺利,中央政府定的是“十二五”期间要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2011年已经开工了1000万套,今年开工了700多万套,明年计划开工数量不会低于500万套。
——建设是一个方面,管理是另外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配套的建设问题——道路,包括地铁的建设,学校、卫生室、托儿所等等。
——在大规模进行的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过程当中,大的资金的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但不等于今后不出问题。我们会注意这个问题。
下一步医改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在回答“新一轮医改被认为是十七大以来在改善民生领域的最大亮点,可为何有群众反映实际感受并不明显”这一问题时,朱之鑫代表从一本书说起:“我刚才正在看一本书叫《数字中国》,里面提到10年间我们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伞。
10年前,在我国能够站在这个保护伞下的只有9401万国有企业职工;2003年,农民站进来了,城乡困难群体站进来了;2007年,城镇没有工作的老人、儿童、大学生也站进来了。如今,基本医疗保障已经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里面还有另一句话,就是重新构建了崭新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看病更加方便。为什么现在有一部分群众感觉还不明显呢?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特别是城市中的大医院看病还比较难、比较贵。二是我们的医保水平还比较低,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医改要着力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级医院为重点,提升服务能力和实施管理运行综合改革,力争使90%的群众看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城市大医院改革将破除以药补医这个关键矛盾,并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降低群众费用负担,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中国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路标
“美丽中国”是记者对周生贤代表提问的高频率的词汇。对此,他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详尽解释。美丽中国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核心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
周生贤说,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难度很大,必须在思路上创新,即源头控制、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它的指导思想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环保新道路的目标指向是六大体系:一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二是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三是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四是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五是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六是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这是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核心内容。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曾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