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十八大报告解读

    创新驱动,构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点

    作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 韩庆祥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2日 10版)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具有国际视野。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国崛起的过程会发现,社会结构、体制机制、文化导向、核心战略和人才队伍是揭示大国崛起规律和战略的五个核心要素。社会结构是决定大国崛起的深层原因,体制机制是影响大国崛起的主要基础,文化导向是决定大国崛起的灵魂,核心战略是推进大国崛起的重要动力,人才队伍是支持大国崛起的主体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获得快速发展,在于通过改革激活了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确立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内容的核心发展战略,走自主创新之路,培育了一大批掌握各种技能并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的人才。基于这种思考,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大力培育优秀人才队伍,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支点。

     

        说到自主创新驱动战略,必然涉及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及其力量转移问题。实际上,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在不断实行转移,这就是所谓“力量转移”:农业社会,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土地,土地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工业社会,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资金、设备,资金、设备是最大的社会财富;知识经济社会,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知识、科技和创新能力,知识、科技和创新能力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当今时代发展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社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是适应这种力量转移大趋势提出的。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是反映时代发展趋势的国家核心发展战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必然会遇到依附与自主、守旧与创新的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我们必须把自主和创新看作矛盾的主要方面。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刻都在进行着自主创新:理论上,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主创新;实践上,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改革开放,到创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体制,也是自主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的时候,我们相对关注眼前“脚下”的事情,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仰望“星空”,着力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核心发展战略。过去,我们主要用发展的高速度拓宽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必须依靠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来抢占世界发展的制高点和拓宽我们在世界上的发展空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人物素描:郭红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