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大召开之际,记者来到广东省惠州学院,采访活跃在那里的外籍教师们。
他成了中国女婿
“我钦佩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伟大的政党!”来自加拿大的林·奥顿博士说,“学校为我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我要更努力地为我的‘家人’服务,我要成为白求恩式的人。”这位曾在加拿大担任多所高等教育机构负责人和政府教育顾问的“老外”,现为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学院的外籍教师。今天的惠州学院,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他们带着知识和梦想,来这里干事创业,扎根生活,成为新一代的惠州人。
奥顿告诉记者,他2001年就来到中国,十年来,中国的巨大进步让他惊叹,并为自己能够亲身经历感到幸运。他说他在2007年娶了中国太太,当了中国女婿,他深切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执政党”。“我对中国的发展有信心,我爱中国!”
有一件小事让人感动。两年多前,奥顿决心“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周四早上10点至11点半,义务为学生们进行英语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且不占用教学时间,一直持续到现在。
他自称是“惠州人”
1米73的个儿,身穿格子衬衫,紧身牛仔裤,头戴一顶牛仔帽,这是记者初次见到惠州学院美籍外教RC的印象。RC原本是一名商人,曾经多次来中国做生意,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中国产生了好感。同时他也坦言,虽然自己经商,但作为一名经济学硕士,去大学当老师一直是他的梦想。2010年初,RC结束了自己的生意,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当他把个人简历放在求职网上时,国内近20所大学都表示愿意聘请他,其中不乏著名院校。“那你为什么会选择惠州学院?”记者不解地问。“我喜欢挑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惠州学院变得更美好。”这是RC来惠州学院任教的初衷。
在授课之余,能歌善舞的RC将美国西部乡村歌舞教给学生们,师生相处融洽。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慢慢了解、熟悉,并接受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当地政府和学院领导的关心,让他在惠州学院不仅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还有了家的感觉。刚来惠州学院时,当人们问他是哪里人时,他会说是美国人,而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则高兴地回答:“我是惠州人。”
“后勤部长”为外教们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实施国际化办学,惠州学院近几年来加大引进优秀外籍教师的力度。在2009年之前,惠州学院的外籍教师不足10人。如今,惠州学院有来自美、英、加等8个国家的外籍教师32人,占全院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我们将继续大力引进外籍教师,力争在2013年使外籍教师人数占到全院专任教师总人数的10%,并保证给学院的全部系部都配备专业外教。”惠州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涛说。
惠州学院为了丰富外教们的文化生活,每周都组织外教为市民举办一场英语沙龙,每年组织他们赴外省考察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学院积极听取外教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林·奥顿说:“在教学中,当我提出改革意见时,学校都会从善如流,并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惠州学院彭永宏院长表示:“要实现国际化办学,离不开外籍教师的努力,我们要做好‘后勤工作’,让他们安心教学和科研。”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胡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