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深圳华侨城小学“包容性评价体系”

    巧解教师绩效评价难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2日 06版)

        多年来,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一直是国内各地中小学的管理难题。人们往往觉得,教师工作是繁复的,有创造性的,无法量化,难以考核,因此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就不太可能有科学的标准。

     

        2009年1月,国家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不过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难道,真的找不到一种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吗?

     

        一次对教师评价现状的深刻反思

     

        去年年底,在中国当代学校特色发展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颁奖盛典上,深圳华侨城小学校长黄绪信就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全过程评价的探索——“包容性学校岗位绩效评价体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黄绪信看来,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弊端重重:

     

        一、机械的项目考核。有的学校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考核教师,然而,很多内容空洞、含混,根本无法操作。“‘热爱教育事业,5分’,可是怎么给‘热爱’打分?”黄绪信无奈地笑笑。

     

        二、盲目的民主投票。黄绪信指出,有的学校采取全体教师投票的方法,按得票多少来分等次,但这种投票很容易沦为一种以人缘评价为主导的模式。

     

        三、有的学校依靠专家来定级、分等,但这些评委对学校老师不一定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大家往往觉得评委打分说服力不够。

     

        基于这些情况,黄绪信于2007年制定出初步的教师评价方案,也就是现在华侨城小学“包容性评价体系”的前身。

     

        一套充满人性关怀的评价体系

     

        所有教职工基础绩效系数相同,差别只在超工作量上,既要奖励“勤者”、“能者”,又要包容“不能者”、“不勤者”;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行政,不同组别不同标准,每位教师只与同组成员进行比较,避免学科差异;期末进步奖励、成绩保持奖励、公开课奖励……多元化评价体系,阶梯式加分项目,让老师更有发展动力……如今的“包容性评价体系”,基本上将现有教师评价体系中面临的难题一网打尽。

     

        为了简化考核流程,华侨城小学还开发设计了绩效考核软件,到期末由软件自动生成每位教师的考核成绩及统计排名。

     

        “以往期末考核的时候,自己心里没底,全看领导怎么看,现在不同了,只要登上考核平台,就能知道自己的成绩,自己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韩娟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黄绪信告诉记者,通过这套体系,以往最让他们头痛的评优评先都变得易如反掌。他们按上级分配的名额,学校各组以考核分数从高到低确定考核人选,优秀不优秀自己看看系统成绩就知道了。

     

        一个真正让教师进步的成功案例

     

        “以前你做了什么没有太多人知道,现在有了这套体系,所有一切都被系统记录下来,学校对每位教师的评价更加公平,我们年轻人也觉得有了奔头儿!”郑晓敏老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工作两年就能评上“深圳市优秀班主任”,她告诉记者,“以往评先评优基本都是论资排辈。但‘包容性评价体系’给了我们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包容性评价体系”还对老师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原来是学校要教师们做什么,现在是教师自己要求做什么,绩效考核带给了每位教职工发展的动力。”负责科研的周紫涵老师说。

     

        “包容性评价体系”不仅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0年,华侨城小学在深圳市南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语文学科高出全区平均分20%,数学高出27%。

     

        截至目前,华侨城小学的“包容性评价体系”的经验性介绍已经遍及全国19个省市的282所中小学,得到很多教育同行的认可,在全国多所学校得到应用。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 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