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敏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不均衡问题仍困扰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除教学“硬件”的均衡配置,“软件”即优质师资的均衡更为关键。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区域、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明显缩小,为通过信息化手段普及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创造了条件。今后,教育信息化应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教育数字资源与教学平台建设,有序开展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中小学校基于共享平台的电子校务应用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及以上学校学生利用个人学习空间辅助学习。特别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让广大师生切实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本报记者 王斯敏采访整理)
王洪瑞代表(河北大学党委书记)
继续推进“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符合教育规律且具有我校育人特色的“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积极适应形势和学生接受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正面引导与自我教育、环境熏陶与主动渗透、传道解惑与生活服务、点滴指导与实践提高相结合,主动介入,助推学生健康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化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具体“情境”,生动具体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
(本报记者 耿建扩采访整理)
全燮代表(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体系化
十八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文化建设应该包括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氛围的营造,例如打造校园文化景观、推广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编写校史丛书、培育文化活动品牌等。学校要重视并指导基层单位的文化建设,开展基层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整体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高水平发展。
(本报记者 王国平采访整理)
石雪晖代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要加大农业教育投入
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致富、农民要增收,都离不开农业教育。农业教育的关键在农业人才,要加大对农业教育的投入,鼓励农业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农村广阔天地,到田间地头,在服务“三农”中增长才干。还要提高农业院校教师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使他们全心全意投入教学、科研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靳晓燕采访整理)
王志庚代表(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
文化也要从娃娃抓起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图书和阅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植入理想信念,进行真善美的熏陶,对提升未来中国人的素质十分重要。现在孩子们的课业压力很大,“功利性阅读”多,“兴趣阅读”少,因此,通过阅读来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很重要也很迫切。我国是童书出版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的少儿读物近60万种。2011年,童书出版量接近4万种。面对如此海量的童书,怎样让孩子们读到好书?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各地图书馆共同启动了少儿书目研制工作,组合各方面力量完成了《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让我国公共图书馆有了首个适用于全国少儿图书馆(室)的基本藏书目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权威性。这些“精神食粮”将丰富少年儿童的生活,愉悦孩子们的身心,使他们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本报记者 张玉玲采访整理)
舒德干代表(西北大学地质系早期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加强对应用技术研究的重视
应用技术研究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与当今社会发展很不适应。如果要想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大对应用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而应用技术研究的前提是基础研究的深入,只有基础研究搞扎实了,应用技术研究才有提高与上升的空间。这又对我们的教育与科技领域深化改革提出了要求。一环套一环,要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必须从最基础的教育、科研改革做起。
(本报记者 王瑟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