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热望,带着嘱托,十八大代表汇聚北京,代表全国8260万名党员、403万个基层党组织行使神圣职责。
同样为十八大而来的,还有大批媒体,尤其是报名采访大会的1700多名境外记者。他们带来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高度关注。大会开幕三天来,一系列活动安排显现出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姿态,赢得了来自世界的掌声。
11月8日上午,大会开幕式欢迎中外媒体采访;当天下午,7个代表团率先向中外媒体开放;9日全天,27个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从开幕之日起便密集举行,大会新闻中心还积极回应媒体申请,邀请了多位代表和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每个开放日、每场发布会,外国记者总能获得为数不少的提问机会。不论问题多么尖锐,得到的回答总是清晰而坚定,受到的对待总是包容而友善。“开放”,已经成为十八大的一大关键词,一个敞开胸怀的政党正镇定地接受世界的注目礼。
其实,中国共产党开放的胸襟早在十八大代表的选举和公示过程中便得以展现。8月13日,十八大代表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而从代表初选到公布名单,历时近10个月的代表选举过程,释放出的是“全程透明”的信号——
2012年2月,湖北省率先通过报纸、电视公示了代表候选人初选名单及信息。此后,陆续又有10个省市区面向大众公示,其他选举单位也普遍通过党内文件、党建工作网络对初步人选名单进行了公示。相较此前,十八大的公示渠道和受众面大为拓宽,宣传标语、短信平台、公开媒体等多管齐下,提高了公示实效性,也在党员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在十八大代表选举中,民主之风无处不在——98%的党员参与了代表推荐提名工作;代表初选首次实现差额考察;突出基层导向,一线党员代表增加;大学生“村官”代表初次亮相十八大。
实际上,这种公开透明是党建的成果展示。从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到十七大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再到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10年间,推动党务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
人民民主的引领和示范是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关键是制度建设。概览过去十年间党的建设,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已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它既促进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又巩固了党的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并且本身就是党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十八大展开的种种工作,正是这种成果的展示。
开放的姿态背后是自信,自信的背后是一个政党的成熟。历经九十余年风雨兼程、近一个世纪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铸就的辉煌业绩已有目共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开放和自信的态度,也将继续领航民族复兴,成就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