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通向家门口的幸福路

    阿 莹 (西安)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11日   13 版)

        记得十多年前,只要话题扯到宽宽窄窄的道路上,陕西人便自傲地要将言语引到古老的秦直道上。

        那条横亘在陕西大地上的秦直道,从关中淳化的甘泉宫起步,一路向北翻山越岭,直抵榆林以北的包头。这条秦直道也的确让陕西人骄傲呢,那可是秦朝大将蒙恬亲自督建的一条由首都长安直通漠北边塞的运输生命线。大道宽约三十米,可以让六辆马车并行,彻底解决了漠北边塞的供给和兵员补充,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全球最先进的高速公路了。我们今天俯瞰那条卓越的大道,有的路段已淹没在浓密的杂草之中,有的路段已被雨水冲成深深的沟壑,但在陕北的有些路段还依稀可辨,特别是偶尔有些路段会与今天的公路重合,也就是说,这条大道今天还在使用,这让那许多喜欢考究历史的人赞叹不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条秦直道留给人们的只剩下古老而绵长的回味了。坦率地说,上个世纪陕西的公路实在是曲折难行呢。那时候从西安去汉中、去安康、去榆林,怎么努力赶,坐汽车也要整整一天,而且必须天不亮就出发,到了星月满天才能抵达目的地喝上一口热水。有时路上稍有麻烦,等望见目的地的标志建筑,第二个清晨的霜露便追上你了。记得那年我在日本参访,第一次见到高速公路,直惊讶人家交通的便捷,同行有人就连连感叹我们要赶上人家少说也要半个世纪。

        然而好像没几年,陕西便有了西安至临潼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短短的十多年间,三秦大地上的高速公路便像一条条快速向前蠕动的春蚕,不停地四处延伸,开始建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结构,后来很快便连线成网了,形成了一张罩在三秦大地上的银色网络,仿佛就是一条条鲜活的血脉,紧紧依附在山川大地上,不断地向八方输送着生命的养分。

        以前人们从西安去安康,要整整在山间爬行徘徊一整天,而今只要一两个小时就晃晃悠悠地抵达了。期间似乎只穿越了一座山,却是一座巍峨的秦岭山脉。要知道这条高速路没有像脚下的山路悬浮在山间飘荡,而是钻进大山的肚子里穿行而过。最长的那条隧道,汽车在里边也要行驶近半个小时呢。都说那条隧道是亚洲第一长隧,细心的建设者为了避免司机长时间在隧道里行驶身心疲惫,隔一段便仿生出一片“蓝天绿地”来,让人赏心悦目忘掉疲劳。有趣的是,那开凿出的一段空间,是用颜料绘出的蓝天白云,制作得极其细致,驶近了还以为终于穿过隧道了,却又进入了“新”的一段隧道,只给心灵留下了一段轻松。有的路段还在“蓝天”下“种植”了两排绿色“小树”,亭亭玉立,郁郁葱葱。如今这条被称为中国第一隧的大道已经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又一个亮点了,到陕西如果没有穿越这条隧道,就像没有逛过兵马俑一样遗憾了。

        西安到榆林的高速公路,是一条与秦直道平行的大道。这条路的神奇在于榆林的路段居然是建在松软的毛乌素沙漠上的。我们常说流沙难固,在流动的沙石上建造高速公路可是要有些科技含量的,整个建设工艺与在黄土上修路完全不同,路基就分了很多层,必须将路实实地扎在沙子上;车辆行驶在上面不能有松软感,还要能经受日晒雨淋的考验,天长日久与沙相伴的路面会愈发显出别样的坚韧来。偶尔新路会与古道接近,似乎崭新的柏油路在以今天的成就,竭力想与历史上兵戈铁马的秦直道悄悄地拥抱交流,其中的情趣给了喜好考究的专家们偌大的想象空间。

        那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公路,犹如一条银链将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一路上隧道一段连着一段,几乎有一半的路是在山洞里穿行的;更有意思的是,一路上一个故事连着一个故事,特别是两汉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争相亮相,在途中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或深或浅的遗迹。路途中,时而可以远远看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栈道痕迹,透过那悬崖绝壁和浓密的绿树,可想当年刘邦修造栈道的艰难;如果思绪顺着栈道远行,会望见一代枭雄曹操书写的那两个流芳千古的“衮雪”,且让时下许多傲慢的书法家们羞愧不已;若深入山脉,当会瞥见张飞、关羽牵马挥鞭,居然是与大熊猫和朱鹮在忘我地嬉闹,使人顿时忘却喝退十万雄兵的威武;拐过一段山崖,还会驶过诸葛亮亲率大军六出祁山讨伐曹魏的两道车辙,手摇羽扇纶巾的优雅和自信竟越逼越近了;穿过最后的隧道,想不到竟会碰到出使西域的张骞途经家乡时留下的眷恋的眼神,听到抱着一捆纸张的蔡伦将自己的卓越发明抛向空中的欢呼……所以行驶在陕西的高速公路上,就像在阅读一部大书,必须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陕西高速公路的奇妙,更在于从各条公路生发出去的那一条条犹如毛细血管般的通村道路。这些路虽没有高速路那样宽敞,却是通向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呢。记得还在五六年前,那通向成千上万村寨的道路大多还是土路,凹凸不平,泥泞难行。这几年政府把相当的精力与财力铺向“村村通”的道路建设,使编织得非常细腻和精致的路网实实地罩在了三秦大地上。

        有位文人几年前为写一部“三农”问题的专著,专程跑过陕西的上百个村庄,采访记下了一摞厚厚的笔记,回京后时不时会感叹陕西农村道路的落后。这次,他在享受了高速公路的快捷与舒适后,执意要去几个村寨看看当年的老朋友,想不到回城后没有提及老朋友招待他的粘面,却对农村公路的变化赞赏有加。

        他最难忘那年去米脂一个村采访,驶下国道往里走了整整四个小时才到达圪崂村,一路上的颠簸就不说了,光那路上飞扬的细土,一脚下去就没了鞋面,有一段路竟有积水浸漫,泥泞得只好找车辙下脚,待赶到村里浑身上下就像被泥土抹了一层。

        然而这次去,全程都修了柏油路,虽说道幅不宽,但双向通行非常平顺,坐在车里就像驶在哪个公园里一样呢,小溪、灌木、庄稼、果林尽收眼底。尤其是路边闪过的一个个小山村,家家都冒着袅袅炊烟,时刻等待着城里人来家里尝鲜。这个伟大的“农家乐”啊,确实把农家的心绪弄热了,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一个个喜上眉梢的笑靥都印进了他的脑海。而且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有的把清代保存下来的社火旗挂在村口,迎风招展;有的把刻着村规民约的明代石碑立在村中央,昭示悠久;更多村子家家门檐挂着红灯笼,颇为喜庆;尤其是走进每个村庄都会有一串古老的传说和故事,直听得人们忘记了回城的时辰,且让喜欢舞文弄墨的人自叹弗如;而乡村的魅力也就这样通过小路发散出去了。所以我们说这几年建设的密如蛛网的乡间道路,不仅仅便捷了村民们的通行,更是通向快乐的幸福之路呢。

        这就是陕西公路的奇妙啊,行驶在陕西的公路上,不论是走干线,还是在乡间,不仅仅会感觉到快捷与舒适,还能领会到古老和现代的文化魅力,更把人们的心绪向外伸展了许多倍……

        (作者为剧作家、散文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