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代表中国一流 冲击世界一流

    ——沈阳机床集团的中国使命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11日   04 版)

        2002年赴芝加哥参展,沈阳机床进不了主馆,被安排在地下室;2012年再赴芝加哥,沈阳机床不仅占据最显眼的展位,而且当场斩获500万美元订单。

     

        从“地下”走到“地上”,从世界第36位到世界第一,沈阳机床走了整整十年。

     

        “如果说几年前铁西区搬迁改造是第一次飞跃的话,那么现在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向做大做强迈进,就是第二次飞跃。”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

     

        中国制造不能只生产“铁块子”

     

        “我2002年到集团任总经理,正好参加了芝加哥展,当时想上主展区,人家说多交钱也不行,你没资格,结果被安排在了地下室。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当我们再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世界顶尖的位置。”十年过后,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谈起当初的经历,感触颇深。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机床又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其数量的多少和技术的高低,不仅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的体现。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机床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瓶颈愈发明显。而数控机床装不上自主的“大脑”,中国机床企业“大而不强”的痼疾就无法克服。

     

        2006年,中央领导同志视察沈阳机床集团时,语重心长地说:“沈阳机床要摆脱只做‘铁块子’的现状,要坚决攻破数控系统难关,占领高档数控机床的制高点。”

     

        沈阳机床人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这副重担。他们战略性地从普通机床生产领域逐年淡出,研发力量集中在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突破上,由单纯技术攻关转向跟踪国家建设需求实施重点攻关,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开放式的社会化创新体系。集团先后投入30余亿元资金,推出100余种代表世界级水平的自主创新的数控机床产品。

     

        随着产品调整步伐的加快,沈阳机床的产品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数控机床已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2011年,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7%;产值数控化率58%,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中高档数控机床批量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其中为汽车、交通运输、能源、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的数控机床占数控机床总销量的70%以上。

     

        “飞阳数控系统”让中国制造扬眉吐气

     

        2012年4月16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在南京拉开大幕。沈阳机床在C馆A001展位以1830平方米展台,推出了20台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智能化、客户化产品。尖端新锐的技术、现代时尚的外观,吸引了大批客商驻足洽谈。关锡友告诉记者,为了突破国外技术垄断,2007年,沈阳机床开始研发飞阳数控系统;2011年,彻底突破了数控系统的底层技术。

     

        “解决了飞阳数控系统的产业化问题,就解决了机床产业‘中国制造’最核心的动力问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评价。

     

        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控系统,被称为机床的“大脑”,以往这项复杂的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2007年10月,沈阳机床集团在上海同济大学成立了飞阳数控系统研发团队。截至目前,拥有70余名高素质研发人员,其中2名博士、5位专业教授,近50多名硕士研发人员,形成了针对各研究领域的多个专业团队,还拥有迄今为止业内最大的高校研发基地试验车间。

     

        经过5年潜心研发,2011年10月,成功开发了当代先进的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通过信息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机床技术高度集成,在全球率先诞生了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实现了单机智能化、单元自动化和工厂管理数字化。

     

        当年12月28日,“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沈阳机床集团荣获“中国十大创新型企业”称号。大会的专家评委认为,沈阳机床“在国际科技大格局中,正在由全面的‘追赶者’向部分领域的‘同行者’前行,并在某些领域向‘领跑者’靠近。”

     

        今年9月10日至15日,第29届国际制造技术展览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沈机股份在主场馆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展位,与DMG、马扎克、大隈等世界一流机床企业同场竞技。此次参展,沈阳机床带来了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ASCAMILL动梁龙门加工中心、ASCARAPID卧式刨台加工中心、HMC卧式加工中心等15台展品。10余家经销商与沈阳机床美国分公司达成分销合作意向。首次亮相的ASCA系列产品当即被美国某汽车模具企业看上,事后即赴德国希斯考察,当场签订三台产品的购买协议。

     

        从十年前的主馆拒入,到2010年强势亮相,再到2012年斩获订单,沈阳机床以水滴石穿的精神,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从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变

     

        近年来,沈阳机床集团先后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2011年又荣膺“中国十大创新型企业”称号。

     

        然而,关锡友并没有就此长出一口气。“当市场基本饱和的时候,沈阳机床怎么办?”他告诉员工,“我们必须依托现已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利用金融工具,实现从传统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的转变。就像苹果一样,最大的优势不是卖手机,而是卖内容,卖服务。”

     

        按照关锡友的解释,企业不仅要卖机床,还要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要有金融性的服务,还要有二手机床回购,机床再制造,机床及其他工业品销售、工业设计、工业品营销咨询、生产管理咨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过去简单卖机床,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05年8月21日,沈阳机床集团宁波地区特许销售中心、特许服务中心揭牌庆典隆重举行,中国机床行业第一家机床“4S”店从此诞生。如今,7年时间过去了,沈阳机床集团已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北四大区域成立了18家特许销售中心、特约服务中心,并在德国、土耳其、美国、加拿大等国组建了销售服务中心。“以前我们是制造型企业,生产一线占据70%比例。未来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工业服务商,营销、服务、研发人员会占到全员的50%。”关锡友说。

     

        “十二五”期间,国家确定中国装备制造行业要打造数个国际级品牌,打造一两家世界级水平企业。为了鼓励沈阳机床向世界一流企业发起冲击,沈阳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专门召开会议,就沈阳机床集团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在管理和政策上,市委市政府放手、放开、放活,赋予企业高度自主权;在资金上,省市集中科技研发资金,对沈阳机床集团聚焦性鼎力支持。

     

        今年2月,沈阳机床集团与沈阳市于洪区共同召开招商推荐会,通过OEM方式,利用沈阳机床每年64亿元的数控机床零部件配套资源,招募30家承接商落户于洪区,建设数控机床零部件加工配套产业集群。沈阳机床将在普通机床大规模外包后,把腾出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发展新五类数控产品上,上规模上水平,力争3年内完成重大型机床更新换代,使产品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

     

        沈阳机床集团正在德国柏林建设的世界级设计中心,针对市场需求升级的新形势,设计具有适用、简洁、易操作、易维护的世界级新理念机床产品,同时恢复了德国的ASCA知名品牌,将在3年内使集团现有产品完成升级换代,最终形成德国设计、沈阳制造、全球销售的新模式。

     

        关锡友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沈阳机床集团将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代表中国一流,冲击世界一流。到2015年,集团经济规模要突破500亿元,成为机床市场的世界引领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