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9日 星期五

    代表手记

    文化建设需要精神定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9日 09版)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一级编剧 陈彦:

        我很荣幸,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和十八大代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亲身感受到了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变化。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日趋强大,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感到,我国已经进入了文化发展建设的最好机遇期。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中华文化也饱经忧患和沧桑。尤其是近一个多世纪民族图存、图强的沧桑历程,屡屡带着对文化的深切拷问和反思,既有响鼓重敲的时候,也有左顾右盼甚至全然怀疑、否定的时期,好在渗透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积淀,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与考验,最终都以民族记忆的不断恢复和否定之否定的清醒选择,让中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闪耀出了自觉自信的光华。我个人以为,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族进步与崛起的最重要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就仿佛没有打好地基的摩天大楼,难免轰然坍塌。

        中国经济总量已名列世界第二,这样一个大国,更需要良好的文化实力固本强基。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十分丰富的精神资源,历史的演进反复证明,中华文化在探索人类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诸多方面,都完成和积累了大量不可背离与撼动的恒常价值,这些价值一旦颠覆,社会生活便会天摇地动。因此,中华民族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更应该以高度自觉和自信的心态,努力积累、提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并运用自己的物质文明成果,去滋养民族文化精神的参天大树,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需要有世界眼光、世界格局,但这个眼光和格局,一定是有主心骨和基本坐标的,是自信自觉的,而不是虚无盲从的。因此,如火如荼的文化建设,应该是以民族文化精神为根基的建设。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今天的学习,就更需要智慧,需要理性,需要清醒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判断。很难想象,一个大国的文化精神世界的架构,是以舶来品为主导的。我们必须得在自己的骨架上,去广泛吸纳营养,从而生长出属于自己的强健肌肉和健康体魄。

        从事文化工作多年,我深感文化建设更需要理性精神,需要平常心态,需要责任情怀,需要精神定力,需要有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坚持与努力。我们的敦煌壁画、大足石刻、龙门石窟,无不以千百年的持续建设史,昭告着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文化是一个民族雕塑心灵的刻刀,刀工越细心、精致、耐久、考究,越是能使一个民族的精神丰富、优雅、深厚、博大,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只能让文化生态徒遭风霜。现在是文化建设的最好时期,我认为把握这个时期的金钥匙就是遵从规律、精工细作。

        作为一名从事文艺创作的党代表,我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克服自己身上的浮躁情绪,扎扎实实深入生活,平平实实搞好创作,力争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发出自己一点有价值的声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