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代表手记

    科学发展观引领基础研究前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8日 09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陈宜瑜:

        我曾经三次作为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我再次被选为代表,感到非常荣幸。就我个人而言,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事业伴随国家一起成长壮大的历程深有感触。

        自从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基金工作就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基金财政投入从2003年的20.4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0.03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7%。

        2004年,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出发,科学基金确立了“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审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如今形成的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个系列的资助格局,实现了对基础研究资助的全面覆盖。

        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未知、厚积薄发等特点,培育重大创新必须尊重科学规律,营造宽松环境,并给予长期稳定支持,保障科学家钻研探索。

        这些年来,科学基金做了大量工作。从2003年到现在,我们共拿出了约125亿元作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了56907名青年学者,拿出了26.4亿元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了1591名优秀青年人才。还有地区科学基金,资助了9234个项目,累计资助金额达到32.9亿元。我们还资助了437个创新研究群体,十年来,累计投入了21.4亿元。现在,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水平明显提升的科研人才队伍业已形成,他们将成为我国冲击世界科学前沿的“突击队”。

        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不可预测性,因此,科学基金必须保障所有学科的基础研究都能得到支持,保持学科的均衡协调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科学基金一直致力于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的基础学科、经典学科以及濒危学科、薄弱学科等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像人类基因组学、纳米科学、量子信息学、全球变化、绿色生产和环境友好化学、复杂科学和生物复杂性、金融数学和金融管理这些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大多是首先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和孵育,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我们还始终努力引导社会和公众对基础研究建立一个全面的认识:基础研究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科学基金先后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多个联合基金,引导各方面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引导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基础研究的认识和理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省的科技厅都设了基础处,很多省级政府都希望能与我们建立联合基金。

        2011年,我们委托国际评估专家对自然科学基金25年来的资助与管理绩效进行了国际评估。国际专家认为,中国仅用25年就建成了这样的科学基金体系,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就。

        我始终认为,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相连。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努力建设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中国特色科学基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