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上海电机学院协同创新——

    教授下车间 工程师上讲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8日 06版)

        协同创新怎么做?上海电机学院的实践颇有特色:与企业共建科研合作平台,派教师进企业挂职研习,聘企业专家进校参与教学……一系列“协同”举措,培育了一颗颗创新果实。

     

     “中间地带”,教授、高工“变脸”

     

        今年暑假,任运来教授一天都没休息。每天早上7点半,这个上海电机学院大锻件学科带头人,都到上海重型机器厂上班,成了这家大型国企的副总工程师。电机学院与上重厂成立了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任教授到厂里去,既是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也是借机寻找新的科研攻关方向。

     

        任运来坦言,不少大学教师到了企业就“眼绿”,因为根本没接触过工程一线的生产设备。不管是教学生,还是搞科研,都拿不出可以转化的“真课题”。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直接打通了校园与企业的壁垒,于是,万吨水压机与超高温熔炉之间,出现了与工程师们一起“头脑风暴”的教授、博士,而学校的黑板前,出现了身穿工作服的工程师。

     

        上海电机学院围绕风力发电、大锻件等领域,与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学校创新资源与社会资源联动发展的“中间地带”。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获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立项。该平台将缩小我国大型锻件制造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塑身”

     

        离开一年,再次站上学校的讲台,青年教师卢仁祥觉得自己添了不少底气。以前,讲课时有些怕学生问几问,现在,从上海宇禧投资有限公司挂职回来,理论经过了实践的印证,自己加深了理解和认识,回答几个为什么不再为难。

     

        卢仁祥挂职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做的事情却不少。前一个月,学习具体的业务规则和运作方法,了解公司的相关业务案例。随后,就以保荐人的身份具体负责项目运作,从中掌握了场外交易市场的运行规则与模式,熟悉了中小企业改制、增资扩股融资项目的过程。同时,卢仁祥的科研也没耽搁,单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就出了4篇论文。

     

        像卢仁祥一样,全脱产到企业进行挂职实践的专业教师还有很多。在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夏建国看来,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去挂职,不仅仅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和成长,更关系到学校能否办出特色技术本科教育。自从2007年首批14名青年教师赴企业和科研院所挂职,教师产学研践习至今不辍。目前,学校已与上海电气重工集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上海电气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四家单位签订了教师产学研践习基地协议。

     

     服务社会,科研能力“升级”

     

        2011年,上海电机学院会同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申报的“水室封头专用数控龙门移动式车铣加工中心”课题获得工信部正式立项,首次跻身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与企业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电机学院教师申报重大项目的能力提升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提高了,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效用增强了。自2011年至今,受各企事业单位委托,学校共承担科技服务项目168项,到款金额为3800余万元。

     

        通过拓展科研外延,电机学院先后与江苏省靖江市、浙江省临安市、安徽省芜湖市等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还在2011、2012年先后派遣了两名博士参加了江苏省第四批、第五批科技镇长团,1名博士参加了靖江市的“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攻关,获得“重大发电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等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