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6日 星期二

    “储备钾肥就是储备粮食”

    ——专家学者关注我国海外最大钾盐基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06日 16版)
    广西上思县思阳镇江平村,当地群众在收获早稻。梁富盈/CFP

        一个远在加拿大的矿区与中国农民地里的粮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其所连接的300万吨钾肥项目以及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巨大价值,让参加最近召开的论证会的学者们难以平静。

     

        我国钾肥资源严重不足

     

        钾肥(氯化钾)作为一种重要肥料,对中国的粮食产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现实是,我国钾盐(提取钾肥的矿物原料)资源严重不足,2010年国土资源部确定钾盐为我国紧缺的8种大宗矿产之一。

     

        根据中国无机盐协会2011年提供的数据,2010年我国钾肥年消费量1200多万吨,国内年产量约540多万吨,每年近70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川国际)国际业务总经理、中国欧美同学会加拿大分会会长闫长明估算,如果加拿大300万吨/年钾盐项目建成,能够影响国际钾肥的价格,假设未来每吨价格少上涨100美元,折算下来一年也能给国家减少近20亿元的进口开支。

     

        国务院参事、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胡本钢认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发钾矿,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为钾肥价格上升,将导致农民种粮实际成本上升,最终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国家要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建立钾肥储备制度,储备钾肥就是储备粮食,就是储备耕地资源,我们要从战略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表示。

     

        “这个项目(中钾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第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第二是打破跨国公司对资源的垄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

     

        要打破国际钾肥市场的垄断

     

        中钾项目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在KP-488矿区。该矿区位于全世界钾盐资源最丰富的加拿大埃尔克波因特盆地中心,产矿区面积96平方公里。这一矿区的东部、西部、北部,是必和必拓公司的钾矿区块,南部是俄罗斯阿康肥料公司的钾盐区块。钾盐矿区几乎被钾肥国际巨头瓜分完毕。

     

        民营企业中川国际经过艰苦的努力,于2009年获得了KP-488矿区的探矿权,2010年获得了采矿权。这被有关专家评价为:“相当于我们在前边有了立足点,以后再买矿、再发展就好办多了。”

     

        近年来,国际钾肥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钾肥价格从2002年的150美元/吨飚升至2008年的700美元/吨。闫长明认为,一些钾肥国际垄断巨头限产提价,我国在世界钾盐市场上基本没有话语权,只能受制于人。

     

        “我们始终有一个梦,要让中国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钾肥。”中川国际董事长孙昔铭说。

     

        2008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主任郑绵平亲自带队,在加拿大的埃尔克波因特盆地中心选定“靶区”。4年来,为了这个矿,中川人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所的科学家们常年往返矿区,零下30多摄氏度时照样施工勘察。

     

        2009年2月,郑绵平、王志红、吴必豪等12位院士对KP-488项目进行论证,论证结果表明,“KP-488钾矿具有优质的大型钾盐资源远景,有建立大型钾肥基地的前景”。

     

        2010年2月,加拿大北环勘探咨询公司(North Rim)出具北美矿业通用的地质储量评估报告,表明KP-488区块氯化钾资源量为9.03亿吨。

     

        “国际钾肥市场的垄断比欧佩克石油组织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垄断还要厉害,垄断程度更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300万吨钾肥项目如果建成,对确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有利于打破国际钾肥市场的垄断。

     

        现在是难得的机遇期

     

        十七届中央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玉台强调,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要抢抓机遇。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落实,把项目真正启动起来。

     

        该怎么解决资金问题?论证会上,多名专家呼吁民营企业与国企强强联手,共同建设海外大型钾肥基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体制优势,实现资源、技术互补。

     

        孙昔铭透露,目前,已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有意与他们合作建设300万吨钾盐项目,具体细节正在洽谈中。

     

        郑新立建议,中川在稳步推进中钾项目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风险控制,“稳扎稳打,投进去一部分钱几年收回,收回以后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王小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