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美国总统候选人为“中国议题”唇枪舌剑时,美国的产业界却对中国企业家投来“橄榄枝”。近日,“中美投资周”组织了50多位中国民营企业家前往美国考察投资项目,在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威斯康星州、俄勒冈州等六个州受到热烈欢迎,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惊叹说:“中国投资者来啦!”
上世纪,日本经济腾飞后,在美国大量投资;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富充足,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自然,美国也希望中国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动力,也在为解决美国人就业绞尽脑汁。美国不惜每年拿出1万个移民名额,吸引全球投资移民,规定只要投资50万美元、带动十个美国人就业就可以拿到美国绿卡,吸引了巴西、印度、俄罗斯的投资者,指望靠全世界的“有钱人”拉动美国经济……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投资开始活跃,华为、中兴等大公司捷足先登,已在美国有了分支机构;天创公司以660万美元收购美国白宫剧院;万达集团以63亿美元高价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除了这些知名的大公司,一些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中美投资周”正好顺应这种趋势,组织中国企业家到美国“走一走,看一看,寻找投资机会。”
此次参与“中美投资周”的民营企业家大都已“积累了第一桶金”,正在寻找新的飞跃机会。河北省企业融资协会负责人张笑辉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企业家们衣食无忧,要“小富即安”也可以,但企业要有大发展,还得有世界眼光,还得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现在可能企业家看好美国的资产性和能源性投资,而有眼光的企业家会更看重美国“价值高地”的人才和科技优势。
这次“中美投资周”活动主要在美国六大州的达拉斯、洛杉矶、奥兰多、波特兰、密尔沃基、华盛顿特区等主要城市进行,涉及生物医疗、汽车配件、房地产、葡萄酒庄、文化产业等100多个项目。美国企业“谦逊”地向远道而来的中国企业家推销自己的项目,除了精心准备项目照片和PPT,还不厌其烦地回答中国投资者的“挑剔问题”——尽管有“分歧”、有“碰撞”,这些“项目”的盛宴,就是为了让中国投资者深入了解美国的企业和投资环境,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貔亿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周芳如是说。
白手起家的中国企业家,在挑选美国考察投资项目时也表现出创业者的认真和精明。深圳顺懋投资公司董事长罗长森深有体会地说,不能在不懂的领域“另立山头”,要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内,通过美国之行“添砖加瓦”;北京国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杨铁鸣长期关注农业项目,这次在威斯康星州找到了一个新的奶牛育种项目,将商谈引进新的品种,以增加生产量,提高品质;哈尔滨的企业家张同轩做建筑出身,对美国的环保涂料项目很感兴趣;依托河北省汽车配套产业基地的建设,河北银信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的李彦平十分关注美国的汽车配件项目……
“恋爱才刚刚开始。”这是投资者们与美国产业界接触后的共同感受,美国人才多、创造力强、商业机会也很多,这些条件很诱人。但许多中国投资者不懂英语,有语言障碍;而且面对不同的商业环境,中国投资者多少还是有些疑虑,总会提出一些共同的问题:“项目好,为什么美国人自己不投资?”“投资意图好,可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在中国有的行业有20%的利润,而在美国成熟的商业环境中,利润只有5%左右”,显然与中国投资者的期望有距离……
中国企业家“走出去”,要如何克服中美文化差异?如何避免水土不服?中国投资联盟会长、貔亿投资公司董事局主席杨胜利给出的答案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需要“抱团”出海,采取投资俱乐部的方式,信息共享,群策群力,化解风险,开拓新的市场。为此,貔亿投资公司特意在华尔街建立办事处,将为更多欲“走出去”的中国投资者服务。而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在“中美投资周”的践行午宴上,对中国投资者的建议是——要利用好美国的咨询团队,美国法律和商务方面的专业服务,有助于中国投资者尽快融入到美国社会和市场,取得成功。
(本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