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只需付7元钱可下载7首歌曲,一个月达到20元就可随意下载——近日有消息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各大网络音乐平台可能会推出音乐下载收费服务。用户在获得免费试听服务的同时,可通过付费方式,下载到接近CD水平的音乐产品。而习惯了免费下载的国内用户,是否愿意为这种变化买单?免费音乐时代真的要终结了吗?
A.从免费到收费:“这是一种进步”
现在打开百度首页,你会发现原来导航条上的“MP3”标签,换成了“音乐”的字样。点击“音乐”标签,在弹出来的页面中除了有原来百度MP3的内容,还可以链接到“手机听音乐”、“千千静听”、“百度随心听”等其他音乐产品……
数字时代的来临,方便了广大网友听众,一夜之间让音乐资源变得唾手可得。
然而,网络音乐从2001年发展到现在,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免费的午餐”,也让音乐人无法获得合理的版权收益,伤害了原创音乐的发展。
据媒体有关报道,目前国内400多个中型音乐网站及1000多个小型个人主页存在严重的侵权问题,提供下载的MP3歌曲50%以上是盗版,每天有超过45%的网民使用互联网下载音乐。此前,百度MP3因为侵犯音乐作品版权,曾几度被告上法庭。
盗版的泛滥,让唱片公司的生存现状变得岌岌可危。业内人士指出,唱片业年收入2亿元,但盗版可高达18亿元;20年前,国内尚有几百家唱片公司,现在只存有不到10家,余下的几家也是“苟延残喘”。
而下载收费对这些公司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一位曾任职于某知名音乐搜索网站的人士透露,在国内,下一首比较新的热门歌,只需要花3美分,即人民币两毛钱,而国外下载一首歌需要几美金。“唱片公司愿意支持这些在线音乐平台来尝试,因为对他们来讲,相比国内都是盗版,两毛钱能下一首歌也是好生意。”
但对已经习惯了免费的国人来说,初始恐怕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果要付费下载,我就去马路边买5元一盘的碟。”北京一家快餐店的“80后”工作人员张小姐说。
尽管不乏反对的声音,也有不少的网友表示支持。这些网友同时表示,如果是付费下载,对音乐品质要有较高要求。“如果音质很高,各项服务也很好,同时价格合理,收点钱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北京某咨询业外企白领卢小姐说。
“从免费到收费,对受众来说,是一个心理逐渐接受和适应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禾表示,付费下载模式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有赖于个人观念意识的改变,“能提出这种付费下载模式,正说明有这样的民意基础,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B.如何收费:旨在提供高品质服务
关于网上音乐的收费标准,市场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如果在一个月时间内,用户付7块钱可以获得授权下载7首歌曲;当在一个月时间内付费达到20元时,用户可随意下载音乐。
对于这个传言,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方面不置可否,部分音乐在线平台也多讳莫如深。此前,百度音乐事业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他们还没有制定明确的收费计划;多米音乐负责人石建平则称,业界确实已经达成了年底前后收费的共识,但目前各方还没有对收费标准达成一致。
“我们还没有最后的定价出来,我了解到的包月会在5—10元/月,但是这里面不包含运营商的费用,我们单曲下载的话是8毛钱一首歌。”虾米网CEO王皓表示。
据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7亿潜在付费音乐消费人群,如按30%的活跃度、每人每月贡献10元计算,加之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未来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至少将达到数百亿元。
实际上,早在2009年,业内就已将网上音乐收费提上议事日程,但受限于各家收费步调难以统一而难产。“网上音乐收费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像电灯开关一样简单粗暴,而是渐进发展逐步调整,因为要观察用户对收费的反应。另外,各个平台将协调步伐统一行动,不然一家网站上的歌曲下载收费,而另外一家网站同样的歌曲是免费的,收费的那家网站肯定要倒闭。”石建平表示,目前收费针对的是网上高品质音乐,而现行的网上音乐免费试听仍将是主流。
其实,国内的网上音乐已经在小范围内尝试收费。在QQ音乐平台上,用户可以免费下载标准音质的音乐。如果想获得更高品质的音乐,必须成为绿钻会员,收费标准是每月10元。再比如,苹果公司通过iTtunes音乐商店在线销售音乐,网民只能免费试听一小段音乐,若要下载,按次收费,价格不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推行正版付费的音乐网站的利益分配模式较为清晰,收费后基本遵循根据点击率、下载率与版权方逐级分成的模式,唱片公司、词曲作者、演唱者等方享有各自权利,依托专门的集体管理机构收取费用并分配利益,既降低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调动了原创生产者积极性,从而引导行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此前,这样一种模式已经在彩铃上面得到有效应用。
每月10元—20元,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网民不愿意付费,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现在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好。为了让网民从免费听歌转变为付费下载,各家平台也需要做许多改进,增加增值服务,要让网民付费后享受到高品质的音乐服务。“这取决于网站自己的经营模式,说到底,音乐网站拼的就是服务。”郭禾表示。
但针对不同的音乐类型,具体的下载收费模式还需探讨。乐评人唐若甫表示,像古典音乐和一般音乐还不一样,一首歌最长五分钟,但是古典音乐有时候一部作品可以长达一个小时。所以古典音乐的收费标准和流行音乐肯定还不一样。这个标准如何涵盖整个音乐领域,包括古典、流行、摇滚、爵士等等,还有待观望。
C.支持正版付费:“不再杀鸡取卵”
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收费市场必然会受到盗版免费市场的冲击;若盗版不绝,收费下载模式能否行之有效就要打个问号。业内人士指出,在推出正版收费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净化音乐市场的力度,为其保驾护航。
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2012数字音乐报告》统计显示,数字音乐在整个音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迅速增长。2010年,全球主要公司的数字音乐产值为46亿美元,数字音乐占全球音乐市场比例约为29%,而这两个数字在2004年分别仅为4亿美元和2%。2011年中国唱片和音乐公司的所有收入中,数字音乐收入的比重已达71%,高于美国的52%和韩国的53%。
随着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下的中国消费者对数字音乐已经比较认同,但后者若想得到继续发展和提升,就必须在付费下载、反对盗版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否则很难跨入更高阶段。“中国要在全世界的数字音乐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必然要在发展数字音乐的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表示。
随着国内对音乐版权保护的逐渐加强,包括百度在内的音乐服务网站正在慢慢建立正版曲库,实行下载收费模式。“付费音乐下载是一个大的潮流。”花建认为,鉴于今后数字音乐还会有很多新的样式涌现,如除音乐网站外,还有数字音乐订阅、数字音乐捆绑、网络音乐电台等等,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务必要进一步完善。
“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保护,那么这些新样式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就失去了积极性。”花建说,“不能采用杀鸡取卵的办法,为了一时的痛快损害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必须找到一种比较良好的平衡让开发者和投入者也有比较大的积极性,在开发音乐的同时能够获得有保障的收入。”
欧洲事务公司研究报告《欧洲文化经济》和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的《软创新》中均提到,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包括音乐网站付费的接受程度有一个临界点。这些报告指出,在欧美国家,以人均GDP2万美元左右为一个临界点,超出以后盗版率便会急剧下降,在这以前,西方公众比较普遍认同盗版,不赞成付费下载。但是到了人均2万美元以上,公众对版权付费的认可度提高,法制意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也较为完善。
“应当客观地说,中国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浓厚,人们会较多地接受付费下载的现实。但是在中国这么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要所有的地区都很快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花建指出,音乐网站下载收费并不是音乐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部,只是其中一个举措。“在未来,如何保障收听者和供应商的权益等问题仍有可能出现,我相信通过不断改进,这些不成熟之处能够不断得到完善,相关政策逐渐从大的框架深化为更加富于可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音乐产业将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迸发出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