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文论之苑

    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尹汉宁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30日 16版)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真正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到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富矿,到群众中学习语言。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凝练、善于打磨,努力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作品。

     

        反映时代与记录历史

     

        人类创造永无止境,时代脚步永不停歇,今天的一切都将凝结为明天的历史。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历史是用文字、用声音、用画面记录下来的,没有记录的历史是不清晰的、需要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甄别的历史,只有记录下来的历史才是鲜明的、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历史。

     

        古往今来,优秀的文化创造、传世的精品力作,大多铭刻着时代的印迹、记录着历史的身影。大凡经典名著,都以艺术的形式演绎着时代变迁的故事、昭示着社会前行的力量;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都把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作为艺术追求。相比艰深晦涩的宫廷文献,文艺作品以其特有的艺术旨趣、审美价值和情感功能,赢得了更广大的受众群和更广泛的关注度,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更深远的影响力、更强大的感召力。

     

        文艺作品是历史的“剪影”和“摹本”,架起了沟通古今的精神桥梁,担负着传承文化的光荣使命;热情讴歌时代、真实记录历史,理应成为所有文艺工作者不懈追求的艺术境界。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所创作的故事、情节、人物,能够如实反映经济社会进步的主流和本质,那就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相反,如果创作的作品是脱离时代的、片面的、极端的,所反映的历史就是残缺的、虚幻的、甚至是虚假的,就会被历史所抛弃或遗忘。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反映时代与记录历史的使命担当,始终秉持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读者和观众负责、对青少年负责、对自身名节负责的创作态度,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感受时代精神,在丰厚的实践土壤中挖掘创作素材,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奏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时代主旋律,为后人留下真实展现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

     

        生活与创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是生活的艺术呈现。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素材都源于生活实践,并引领现实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文艺创作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从事文艺创作工作,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写出来的故事才会充满真情实感。否则,只是文字的简单堆砌,不可能被群众喜爱。

     

        今天,通讯更便捷了,交通更发达了,客观上为我们深入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在主观上更容易陷入网上应有尽有,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的误区。网上的东西是经过别人加工改造后的东西,带有加工者个人偏好,并不是群众生活的第一手素材,不可能百分之百反映群众的真情实感,依靠网络掌握素材得到的只是“二手货”。

     

        当然,文艺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文艺创作要致力于将生活中最温暖的东西、将情感中最珍贵的东西发掘出来,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样式呈现给时代和历史。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真正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到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富矿,到群众中学习语言。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凝练、善于打磨,努力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作品。

     

        “过年”与“过日子”

     

        每逢举办重大节会活动,表彰文艺家的创作成果,大家兴高采烈,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就如同“过年”一样。平时的学习、积累、创作、打磨却是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的,如同“过日子”一般。一年365天,“过年”只有几天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过日子是一种常态,是一种累积,过年是一种向往,是一种小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种急功近利,靠机巧,企望一夜成名而“天天过年”的创作动机,注定成不了大气候。只有长期坚守文化追求,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自我,日积月累,不离不弃,才能凝结成可以被历史检验的功名,才能真正过上一个丰盛的“年”。

     

        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匆匆前行中留下履痕,用平实的心态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表现生活。要有“十年磨一剑”、终生追求的韧性,实打实地过日子,实打实地过年。

     

        主体意识与团队精神

     

        文艺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文艺作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作主体独特的创造性、个性化劳动,主体的品位、认知、才情直接影响作品的思想境界、艺术水准。对于艺术家而言,总是希望在艺术创作上有个人的形式和风格,在创作理论上有个人的观点和思想,在艺术成就上有个人的印迹和地位,这符合我们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应给予足够的尊重。

     

        在尊重主体个性化劳动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团队的作用。团队精神对艺术家的创造和成长同样非常重要。每一位艺术家,无论是在艺术实践的探索期,还是在艺术创作的成熟期,都离不开师友的指点,离不开组织的关怀,离不开团队的协助。从古到今,团队、群体都有利于增强个体作品的影响力,团队的整体影响力远远大于个人的影响力。一个好的团队能形成出精品、出人才的氛围,在团队中,大家可以相互启迪灵感,激发才情。

     

        广大文艺工作者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敢于创造,不断推出新的文艺作品,催生新的文艺样式,呈现独树一帜的精神成果;又要弘扬团队精神,加强协作配合,营造和维护出精品、出人才、出影响力的团队氛围。

     

        健康的文化生态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性条件,也可以说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标志。文化人完全可以从“文人相轻”中走出来,共同营造“文人相惜”的健康氛围。

     

        领军人物与引领社会

     

        文艺领军人物是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主导力量。一位文化大师,可以带出一支队伍,形成一批创作成果,甚至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而久远的影响。今天,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需要一批名家大师来支撑;彰显灿烂的荆楚文化,需要一批领军人物来领衔。

     

        领军人物要有引领社会进步的文化自觉。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湖北的文艺领军人物要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使命,唱响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湖北激情跨越的主旋律,使文艺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

     

        领军人物要做德艺双馨的表率。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文艺是塑造人们精神和灵魂的崇高事业。文化就是人化。人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人类社会不仅需要发展经济,还必须有文化的引领。文艺家代表着社会的良心和良知,文艺领军人物心中必须有真、善、美,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要感恩时代、感恩人民,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看重名节,潜心艺术创造,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实现人品与艺品的统一。

     

        文艺领军人物要着力打造精品力作。衡量一个文艺家、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精品、看代表作。打造精品力作,是文艺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文艺领军人物的责任担当之所在。要坚持勤奋学习,潜心创作,力戒浮躁,拒绝浅薄,努力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标志性的文艺精品。

     

        (作者为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本文节选自作者在湖北省文联第九届委员会、省作协第六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