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1%,企业成本费用增幅快于收入增幅,成本和资金的压力依然较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转型升级尤为迫切。
著名雕塑家瞿广慈想为自己的作品做一个“超级棒”的包装盒子,没想到一做就是8个月,饱经磨难。他走遍东南沿海几十家制造企业的大街小巷后发现,“这么多工厂,几百个品牌在里面加工,除了盗版,没有一个中国品牌找他们做过东西。”盒子最后在多次返工后终于做好,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中国工厂习惯把东西做到五六十分,往好里多做一分都极其困难。”——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多年代工、多年复制、多年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中国赢得了全球“制造工厂”的宝座,也疏离了创新与精致的理念。
无论是土地、环境,还是资源、人力,多年各种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使用客观上形成了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之下的产业转移中,实现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然而这种状态正受到来自市场的严峻挑战。近日有消息显示,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外部市场持续萎靡的影响,我国部分传统制造业陷入了经营困境。作为国内重要的传统制造业基地,温州出现了一批中小企业倒闭的情况。而利润下滑更是近在咫尺:据悉,我国手机出口今年将突破10亿部,占全球的八成,然而赚到的利润还不足1%。骄人的数据背后却是制造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事实上,制造业危机早在几年前低端产业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国家时已经埋下。2009年3月,耐克叫停其位于江苏太仓的在华唯一鞋类工厂;今年7月,阿迪达斯称将于10月份关闭苏州生产基地这一在华唯一直属工厂。受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的“投资成本洼地”效应正在逐步减弱。更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制造业开始回归本土。今年8月16日,美国宣布将建立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以扶持美国制造业和鼓励企业在本土投资。调查显示,有48%的公司正在着手或考虑将其部分生产从中国移回美国。高端制造业“回流”现象势必对国内制造业构成新的挑战。
在多重力量挤压下,中国制造业重复老路已不可能,唯一能够突破瓶颈的办法就是产业转型,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从依赖低成本优势向依赖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转移,这也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移的根本途径。可以预见,那些居于产业链低端、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技术和管理的投入,向产业链高端转移,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自身品牌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而经受不住新的竞争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
然而,告别很难。对这艘运行多年、承载了太多产业传统和发展惯性的制造业大船来说,想要调转船头、重新起航并非易事。虽然竞争激烈,利润很薄,但依然有利可图,坐拥现有产业另起炉灶,与几代人接触而熟悉的发展模式说再见非常困难。
转变亦很难。长期的劳动力与资源依赖、长期“高能耗、低效益”粗放式增长模式根深蒂固,使得优势产业发展不充分,新兴产业缺乏或仍处于起步状态。与产业结构单一相伴随的是就业结构的单一性特征,制造业从业人员普遍技能单一,竞争力较弱,高端产业技术及人才力量准备不足,使得转型升级之路举步维艰。
此轮金融危机让全世界认识到制造业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凭借高端而强大的制造业,德国经济在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就是最好例证。德国打造制造业强国的绝招是什么?“为占领技术制高点,制造业企业通常都有很长远的规划和打算。一是研发的投入一般都比较大,平均为企业销售额的4%左右。二是十分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积极为他们提供在职再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一位德国工程师看似平实的答案背后,却是多年恒久打造的优良产业传统和踏实作风。
生产一个普通的盒子可能只需生产线运行几秒钟,而一个“超级棒”的盒子却需要8个月——瞿广慈的经历揭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差距。相比之下,国内许多制造业企业迫于生存压力通常更在乎短期的、既得的眼前利润,而忽视长远的战略发展;更在乎如何将手中的产品推销出去,而不去想如何把产品做好、做精;单纯地认为“高附加值”就是多添加产品的功能,而不了解将最根本的“一个价值”做好并坚持下来就能帮助企业长青。
相信振兴中国的制造业同样没有捷径。“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长期的、艰苦的、一贯的科研攻关和资金投入,就不可能实现向高端制造的转变;没有对一项项科技研发的推倒重来,没有对每一个产品细节质量的苛求,没有每一名员工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达到制造强国的登顶。当然,转型还需要一块足以令企业生长,能骄傲地开花结果的土壤。除了帮助企业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高端制造业方向,除了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积极出台举措给予企业引导外,留给地方政府的,恐怕就是持之以恒的呵护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