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庆75周年的日子里,人大师生在校园内草坪上为先父郭影秋的塑像举行了一个温馨的揭幕仪式。人民大学广大师生之所以对我父亲抱有景仰之心,是感怀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这让我的内心充满感动,也对一生倾力于教育的父亲充满怀念。
上世纪30年代,我父亲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带领学校师生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在八年抗战的艰苦环境中,他还不忘在根据地建一所学校以培训抗日的战士;革命胜利后,他当了省长,却念念不忘教育,觉得自己“学剑不成书误了”;上世纪50年代,他主动请辞,“不当省长当校长”,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情赞扬,在南京大学师生中传为美谈;上世纪70年代,他又为人民大学的发展殚精竭虑,拖着病体四处奔波,为人民大学师生所尊敬。可以说先父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他常说:“我就是个教书匠,我的最高理想就是办好一所大学!”
回想我们成长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受尊敬的职业是科学家、工程师、人民教师、医生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众多高级干部,都希望他们的子女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生甚至工人。我们考大学,也都是首选军工科技、工农业经济这样一些能够直接造福社会的专业。“中国强大起来要靠科技,科技造福人类,搞科技好!”听了父亲的话,我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决心,努力像父亲一样忠实于党的事业,并在普通的岗位上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十八大就要召开了,希望教育事业、科技发展能得到更多支持!(本报记者 李可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