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69)

    余留芬:我愿再给乡亲们当五十年支书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24日   04 版)
    “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通村公路!”——余留芬 余留芬近照。新华社发 陶亮摄

        据新华社贵阳10月23日电(记者王橙澄)幽静的山林间,远远传来爽朗的笑声。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藏龙山庄”别致的院子里,短发利落、笑容动人的女村支书余留芬,正和十来名村民围坐一堂,召开一个别开生面却又习以为常的“院坝会”。

        说它别开生面,是因为扩建酒厂、征用土地、土地入股等一系列工作,很快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说它习以为常,是因为11年的村支书生涯中,为了岩博村脱贫致富,余留芬不知开了多少场这样的“院坝会”。

        还记得11年前,不满31岁的她担任村支书后召开首次“院坝会”。“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通村公路!”她对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说。决议通过了,上任后第5天,通村路便破土动工,余留芬既是指挥员,又是建筑工。没有资金,她拿出做生意的4万元积蓄垫上;白天,她像男人一样,和乡亲们一起掌钢钎、抡大锤、搬石头;晚上,她又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

        就这样,岩博村史上首位女支书,用胆识、坚韧和身先士卒,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全村出动,3个多月后,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的硬化通村公路竣工。

        还记得那一次又一次的“院坝会”“村委会”,余留芬带领村干部为村民们找项目,筹资金,谋出路:1480亩林场、藏龙山庄、小锅酒厂、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肉牛养殖场、小鸡孵化厂……

        如今的岩博村,村集体资产超过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6800多元,拥有大小车辆160多台,家家住上了漂亮的楼房,森林覆盖率达65%,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

        说起这些改变,余留芬没有大道理:“生活太苦了,一定要换种活法。”担任村支书后,她日夜思索的就是如何为村里找出路。仅有初中文化的她,跟儿子学习电脑、打字、上网;每隔一段时间,就带着村干部外出考察,用相机记录下新东西、好思路,回家后继续钻研。

        最让她震撼的是华西村之旅:“我常在想,如果我也能像华西村村支书吴仁宝一样,在支书岗位上坚持50年,岩博村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村民眼中,余留芬是“女能人”,更是“贴心人”。但作为女人,她为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深深自责,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她也回家悄悄掉过许多眼泪。

        如今,虽然已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和十八大代表,但在各种名利面前,余留芬仍然保持着最初的那份质朴和真诚。她像一株盛开在乌蒙山里的腊梅,“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