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报告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包括统筹城乡发展在内的“五个统筹”的发展观,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一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第一次超过了工业化率。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要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
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规定,要求将工伤、医疗保险逐步覆盖到进城务工人员。
2006年3月出台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此外,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7%。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008年,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9000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
2009年,我国制定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计划2009年到2011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当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其覆盖率达到20%。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40多万套,规模创历史之最。6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布。《通知》提出要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本报记者杨君整理)
657个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19683个建制镇。全国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13个。
2000万
十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2000万,这将带动新增投资超过10万亿元。
750万
2009年,我国制定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计划2009年到2011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41%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进入高增长期。2011年,在农民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近半,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1%,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