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时代先锋

    拯救生命的“尖兵”

    ——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柴家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2日 01版)
    柴家科近照。毛会彬摄

        一张张变形的面孔、一具具焦黑的躯体、一双双充满痛苦的眼睛——每一次拯救这些因烈火或化学制剂烧伤而生命垂危的病人,都是一场战斗。而在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柴家科随时都要进行这样的战斗。

     

        从军40载,从一个热爱医学的毛头小伙儿,到如今的博士生导师、外科学(烧伤)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柴家科把病房当“战场”,把手术台当“阵地”,与死神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无数次地挽救伤病员的生命,被誉为拯救生命的“尖兵”。

     

        “这是我的使命和职责”

     

        2006年5月26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嘎拉山林大火肆虐,奉命扑火作战的武警官兵有35名不幸严重烧伤。

     

        接到命令,柴家科连夜搭乘凌晨第一班飞机飞赴黑河——烧伤的官兵大多是独生子,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看着一张张被大火烧焦的脸,柴家科的心在滴血。

     

        这些官兵都属于最严重的四度烧伤,伤及神经、血管和骨骼等深层组织。要想把这些四度烧伤的成批特重病人挽救回来,如同让枯死的枝叶重新绽出新绿!

     

        “不能让英雄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柴家科的心里仿佛燃起一团火。

     

        由于当地急救设备达不到救治条件,柴家科果断地将伤员全部安全运至北京。此后他吃住皆在病房,带领全科室医护人员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

     

        为减少脓毒血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程度,柴家科带领救治小组全体人员连续奋战,竟在3个昼夜内,完成27台大手术。为了保持创面的清洁,柴家科每天要为每位受伤战士换药6次以上:用剪刀剪去片片腐皮,洗净点点脓液,每次换药要持续一至两个小时。

     

        为了给受伤的战士覆盖创面,需要将异体皮剪成1厘米见方的碎片,然后将其一片片地贴在创面上,一人一次就需四五个小时。经过80多个日夜的奋战,他们硬是将35名伤员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这次救援让柴家科熬肿了双眼,体重下降了整整4公斤。“我别无选择,必须把这些最可爱的人救过来,治好。这是我的使命和职责。”他说。

     

        柴家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他见不得病人身陷沉疴。1976年,他如愿以偿被第一军医大学录取,毅然选择烧伤专业。不仅如此,他还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中国的烧伤医学要领先世界!

     

        为了这个目标,柴家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1985年,他考取我国烧伤医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烧伤专家盛志勇院士的研究生。10年后,柴家科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他回国挑起烧伤整形科的重担。

     

        “医生不能只是开刀匠”

     

        在无数次同死神的搏斗中,柴家科深深地感到:“医生不能只是开刀匠,必须用一流的科研成果,为病人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1997年初,柴家科结束美国博士后研究工作,放弃国外优越的待遇回国,开始攻关严重烧伤脓毒症这一世界性难题。

     

        在烧伤界,柴家科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一年365天,除了外出开会和参加重大抢救,其余时间他都泡在病房和办公室里,白天查房、做手术,晚上学习、搞科研。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柴家科及其团队潜心研究,历经10余载,终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大面积烧伤综合防治方案在100多家医院推广使用,使严重烧伤病人脓毒症发病率由43.9%降为26.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由17.3%和87.5%降为6.9%和40%,烧伤总治愈率达99.8%。这是近50年来,烧伤救治领域取得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之一。柴家科也凭借对这一课题的成功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柴家科而言,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他常说:“一个好的医生,必须有好的医术,更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把对病人的服务做到极致。”

     

        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70余岁的老人,创面金葡菌严重感染,臭味刺鼻,异常难闻,因为病人全身情况差,无法实施浸浴。柴家科和医护人员将病人抬上床,帮着脱去脏衣服,端来热水擦洗,换了七八盆水,才擦净病人身上的污渍。看着满头大汗的柴家科,老人感激涕零:“伤了快一个月,我就没这么舒坦过,真难为你了。”

     

        “发展,要有世界眼光”

     

        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反映着一名专家和一个单位的实力。如果在国际上发表不了论文、参加不了国际学术会议,那是啥滋味?柴家科幽默地回答:“肯定不好受。那是一种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被开除球籍的滋味。”

     

        每周一早上7点30分到8点,是烧伤整形科雷打不动的英语读书报告会时间,作为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柴家科要求科室医生和在读研究生全部参与,所有交流都用英文。柴家科说:“发展,要具有世界眼光。英语必须过关,这样才能与别人交流,才能立足于专业发展的国际前沿。”

     

        在担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期间,柴家科组织了首次全国范围内的烧伤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烧伤医学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

     

        在柴家科的努力下,烧伤整形科与美国哈佛大学、以色列西勒雅法医学中心等医疗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目前,已有50余批外宾来到烧伤整形科交流访问。

     

        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花 晓 纪 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