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我写闽剧《别妻书》

    作者:林瑞武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1日 06版)

        林觉民之所以闻名海内外,近百年而不湮没,这不仅是因为他英勇杀敌,威武不屈,更主要的是因为他还给妻子写下的一封诀别书。这封《与妻书》是他在香港准备进入广州参加起义前夕,怀抱赴死之心用刚柔相济的小楷字写在一方手帕上的,共有九百多字。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认真仔细地读罢这封信时,心灵就被强烈地震撼了,随之也产生了将这封信和与之有关的林觉民的事迹搬上戏曲舞台的念头。

        之所以有此念头,是缘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其一,这封信蕴含的林觉民对妻子和国家民族的感情太浓重也太深厚了,浓厚得化不开,相信这种纯然发自人性与灵魂深处的真挚情感,只要抒写得好,就一定会穿越百年时空的分隔,打动今天的广大观众,使之产生心灵共鸣。其二,在这封信中,林觉民凄切地告诉妻子,他回福州组织敢死队准备起义时,本欲将真情告知妻子,后见妻子有孕在身,怕惊扰了她而不忍说,只得日日呼酒买醉,“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这种痛苦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相应情景无疑具有内在戏剧性,可以组织成戏的。其三,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挽救危难中的国家与民族,作为一介书生的林觉民敢于冲锋陷阵,慨然赴死,可谓热血激荡、大义凛然,但赴难之前,他又眼含悲泪,给妻子留下近千言的一封诀别长信,娓娓倾诉他对妻子的深情挚爱,忆念和妻子度过的幸福美好时光,讲述自己为国赴死的道理,生怕妻子为之太伤悲而婉语抚慰之,担忧妻子失偶太孤独,许以灵魂陪伴之……不仅把他对妻子的真情挚爱、爱惜呵护,同时也把他上对国家民族,下对夫妻家庭强烈的责任感表现得细腻委婉,淋漓尽致,这就创造出一个不同于以往舞台上出现的革命英烈,包括秋瑾等与林同时代的革命英烈的艺术形象。

        然而,能够理解与把握林觉民的思想性格特点固然重要,用怎样的形式去结构剧本、讲述故事,把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剧中其他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出来,同样重要。最初我想用传统的形式,用有头有尾、“开放式”讲述故事、设置与展开戏剧矛盾冲突的方式结构剧本,后发现不行,一是因为除《与妻书》外,关于林觉民的记载材料很少,未见有多少传奇性与外部戏剧性很强的素材可以运用,靠自己硬编,很可能失真。二是也可能使剧本面貌落于一般化,缺乏个性与特色。后来我想还是应当从《与妻书》题材的特质出发,结合自己对题材独有的艺术感受,寻找一种与之最相适应、最为吻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想《与妻书》是一封书信,我读此信,似见林觉民与他妻子陈芳佩在不同的空间里,凭借相互的心灵感应,围绕《与妻书》的内容,进行心灵对话来叙述故事的方式。另外,我读《与妻书》,但感其情感浓烈,文字优美,且字里行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诗意盎然,像是从心灵深处流出的一篇散文诗。又想到戏曲的本质就是剧诗,于是采用了我自定的“抒情心理剧”的样式来构筑全剧。至于剧中不可或缺的戏剧性与戏剧场面,我也主要根据《与妻书》中林所表露的将与爱妻生离死别,却又不能对爱妻明言的内心矛盾来挖掘与铺陈。总之,一切努力,要使观众在剧场中感受到,闽剧《别妻书》是一部诗,一部为林觉民这样的好男儿谱写的有浓厚诗意、又有深沉与内在戏剧性的“剧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