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66

    余晓兰:20年绿化荒山上万亩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21日 03版)
    余晓兰在果园中享受收获的喜悦。本报通讯员 王涛摄

        栽树栽20年不容易!尽管不容易,我也要努力把右玉这个第二故乡,变成和云南家乡一样四季常青。

    ——余晓兰 

     

        10月16、17日,山西省话剧院排演的大型话剧《立春》作为献礼党的十八大剧目晋京演出,剧中美丽的云南姑娘小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无数观众……

     

        在现实生活中,小玉的原型就是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村民余晓兰。自从1989年秋跟着退伍的丈夫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到南崔家窑村,余晓兰就与丈夫一起投入到了绿化荒山的战役中。

     

        “当看到满眼的黄土,低矮的小坯房时,我一下子就傻了!”回想起刚来右玉时的情景,余晓兰说她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一刮风就黄土漫天的情形。为了爱情,余晓兰坚强地留了下来;为了生活,他们开荒、养猪、磨豆腐、种蘑菇。余晓兰深信,凭着勤劳的双手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1992年,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了治理“四荒”的号召,深藏在余晓兰心中的“青山绿水”梦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她与丈夫一起承包了村南4000亩荒山荒坡和门前的30亩乱石河滩,开始了他们治理荒山荒滩的历程。

     

        靠着一辆拖拉机和两双手,之后的七八年中,余晓兰和丈夫春天种树,夏天浇水,秋天挖鱼鳞坑,冬天打地埂。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绿化,种下60多万株松树,3万多株杨树、果树。为种树,他们不仅花光了家里5万元的积蓄和云南父母寄来的两万元,还拉下了两万多元的饥荒。

     

        “右玉十年九旱,雨水少,风沙大,树苗成活率很低,熬不过3年,树苗就不算活。”为了保证成活率,她每天都要往山上挑60多担水浇树。

     

        2001年,就在余晓兰最艰难的时候,她在挑水上山时摔倒扭伤了腰椎,父亲、姐姐把她“抢”回云南治疗。县委、县政府寄去1000元钱慰问金,时任县委书记的赵向东给她汇去500元,还打电话问候病情。“虽然自己在右玉吃了点儿苦,但他们却把我当亲人一样看待。”不等痊愈,她就偷偷跑回了右玉。

     

        2002年,余晓兰参加了党的十六大后,对绿化建设又有了新的认识,她把种树面积扩大到1万多亩。2008年,她又成立了晓兰生态绿化公司,不仅种树、养殖,还进行小杂粮加工,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谁在致富路上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生活上有困难,她都会热情帮助。近几年,余晓兰为乡亲们免费提供优质苗木,为群众义务修剪果树,为村里的小学捐款、捐物。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周边几个村子的20多户人家走上了规模绿化治理之路。

     

        如今,余晓兰拥有了一座绿色银行。站在20年前种植的松树林中,余晓兰满足地说:“十几年前,我只为拥有一个家庭而感到幸福,今天,我为拥有这片绿色世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只要能走得动,我就要上山种树!”(本报记者 李建斌 邢兆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