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现在“莫言热”席卷全国,一些商家也纷纷沾光和“搭车”。借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形成一股“莫言热”,这是一件好现象。近来,莫言的作品供不应求,“一书难求”,莫言最新剧作集《我们的荆轲》在北京首发上市,书商引入“饥饿式销售”,还搞起了限量售卖,每个店只售100本,令读者们望书兴叹。
一些商家捕捉文化产业机会,本无可厚非,也足以见得商人的精明。但过分炒作,急功近利,舍本逐末,重商业而轻文化,多少令人啼笑皆非:一夜之间“莫言T恤”、“莫言马克杯”已出现在许多网购平台上……记者注意到,凡有“莫言元素”的产品就身价不菲,比如,印有莫言卡通头像和英文版“诺贝尔文学奖2012得主莫言”字样的长袖衣叫价118元,价格比普通衣服翻了两三倍;而一款印有莫言卡通图案的纸扇售价128元,比普通纸扇贵了十多倍。此外,“莫言家乡花生”、“高密泥塑莫言家乡泥老虎”,甚至“莫言家乡竹纤维洗碗巾”也都出现……
在专卖旧书的网店里,莫言的作品更是身价大涨:1996年版的《丰乳肥臀》,标价998元;“莫言签名信封”、“莫言真迹”签名书也在网上热卖,真假难辨,动辄标价数千甚至上万元……
这林林总总的打着“莫言”旗号的文化产业,大多是炒作,与作家莫言无关;这样的炒作能否成功,还要看市场接受力,否则是一厢情愿和有价无市,把经念歪了。
除了各个精明搭车的商家外,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更是不能错过这向世界宣传的机会。这几天,兴奋的高密人办了不少事:“挂起了30多个红灯笼”,“把进村的大桥刷了两遍漆,桥上的字描成了金色”,“莫言旧居的周围是新种的柏树枝和杏梅树,树上漆了崭新的白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红高粱文化旅游,兴建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于高密市要花6.7亿元打造红高粱文化旅游带,令人有不少质疑:这些钱从哪里来?如果是政府的钱,是否应该有相应的论证和程序?如此“拍脑袋”的“大手笔”花钱,是否有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作怪?如果是民间资本,就更应该科学论证了,更应该看投入产出了,哪个商人会做赔本的买卖?赔钱也要让农民种红高粱,是爱农民还是坑农民?
文化产业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的思维是,文化搭台,经济必唱戏,必须要体现出商业价值,这样的想法未免太功利化。更何况,主题公园或文化旅游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要有充分的市场论证和规划,仓促上马,往往难以持续,国内有不少“烂尾园”就是盲目决策的结果。所以,借“莫言”之名大上项目的做法也太简单化、太一厢情愿了。
莫言之所以能得奖,就在于他坚守在乡村大地上,不急于求成。希望当地政府官员们也能多几分这样的“莫言精神”,多保留和践行这份土生土长的“红高粱精神”,多做实事,莫急功近利,把发展的“经”念歪了。
莫言曾说过,自己只有站在高密的土地上,创作才有感觉。他喜欢的是原本平静纯朴的高密,热闹喧嚣的高密绝不是作家本身所愿,还是还作家一个清净、纯真的精神家园吧。
本报记者 张玉玲
2012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