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半甲历程不寻常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姜锡东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19日   14 版)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创立于1982年,1990年改组为历史研究所,2000年组建为宋史研究中心并在翌年被教育部评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我从1983年入宋史研究室读研究生,后留此工作至今,亲历了它半甲岁月的成长历程。今日回顾深思,不禁百感交集,爰笔而记要,奉诸同志师友。

     

        任何一个学术机构能够长盛不衰、广具影响并得同道首肯,必须具有重大标志性成果和贡献,且能可持续发展。30年中,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共有10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和贡献:①《漆侠全集》。其中的《王安石变法》、《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宋学的发展的演变》、《历史研究法》、《秦汉农民战争史》等论著,是当时和后来相关研习者所绕不过去的必读书。特别是《宋代经济史》,“总结了过去,也开拓了未来,确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论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角度看,还是从宋史研究的角度看,都是如此。”(王曾瑜,1989年)在《全集》中,漆先生对中国古代史重大问题提出10种富有创造性的观点,“从而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乔幼梅,2012年)②《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该书遵照中华大一统和各民族平等的理念,系统吸取和总结了20世纪和21世纪初的研究成果,全面展现了10-13世纪中国的各方面历史,是一部继往开来的集大成式的巨著。③《中国改革通史》。该书共有十卷,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论述中国古代改革史的大型著作。④《宋史研究丛书》。已出版研究论著27部,是该断代整体研究类丛书中已出数量最大者。⑤《宋史研究论丛》。已出版13辑,是目前该领域唯一的CSSCI来源集刊。⑥《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共同编发,已出版学术论著26部。⑦人才培养成就巨大。漆侠先生的教学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史·执教·育人》荣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中心已培养毕业历史学博士76人(其中韩国留学生3人)、硕士189人(其中韩国留学生1人),培育宋史人才数量最多,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或单位领导,是宋史界同一师门中最为活跃的学术群体。⑧资料收藏与开发。中心资料室现有藏书和杂志共2万多种,5万多册。与有关方面合作开发,推出中国第一个大型断代史数据库《宋辽夏金元史电子馆》,推出多种宋辽金史论著目录索引,推出《保定商会档案》和《保定房契档案汇编》。史料收藏之富和开发之巨,在国内高校宋史研究机构中居于前列。⑨基地与学科平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是国内高校八个同类研究机构中唯一的教育部评定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中国古代史学科是全国第二批、河北省第一个博士点,后与历史学院合建的历史学科是河北省24个强势特色学科之一,与历史学院合建成全国第一批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⑩学术大师漆侠先生。因有上述九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和贡献,我们可以肯定,漆侠先生确是一代学术大师。中心这些成绩,是研究中心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大力支持的结果,但首先是漆侠先生的功劳,也全都离不开先生的开山之功、奠基之德、培育之恩。

     

        半甲之路,很不寻常,其间经历了不少风吹雨打,其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当前我们也面临如下一个很紧迫很重大的问题:过去的30年,取得十大成绩,那么,再过30年,能否再创十大成绩甚至更多成绩?

     

        历史决定现实,历史和现实决定未来。能否冷静分析过去30年的历史,正确总结出其中的经验教训,据此制订出科学的未来发展规划,是今后宋史研究中心兴衰成败的关键。回顾过去30年的历史,笔者总结出以下四点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有学术大师。凡学术大师,必定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成就卓著、影响广大、泽惠久远。宋史研究中心能够创立并发展壮大,能有十大标志性成果和贡献,首先是因为拥有一位漆侠先生这样的学术大师。

     

        第二,“基地”制度保障。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有幸被教育部评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对“基地”的建立、师资、科研、经费等各方面,都制订了非常严格、科学、超前的监管制度,并硬性要求所在学校对“基地”工作全力支持、特区化支持。就在2001年3月教育部批文下达后不久,漆侠先生因医疗事故突然辞世。当时许多人忧心忡忡,领军人物走了,大旗倒了,宋史研究中心前途未卜。然而,10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中心不但未垮,而且陆续推出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有不少显著的新发展。秘诀和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教育部的“基地”制度保障。中心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只要严格遵照教育部对“基地”的各项制度要求,努力研发重大标志性成果,多出精品,就一定会不负众望,持续发展。

     

        第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一个国家,一个学术机构,都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否则就丧失了生命力。漆侠先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研究宋史和中国农民战争史;后来主攻宋代经济史和辽夏金经济史,晚年又转攻宋学,向整体综合研究宋辽夏金史目标奋进。同时,他还与时俱进,长期支持史料电子化、数据库建设。与一些自闭固封于个案研究、个点创新的学者不同,漆先生特别注重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个点创新与系统创新的结合,因此才能有《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这样的巨著名作。当然,中心的创新现状还是远不令人满意的,急需在史学研究方法、工具和理论等方面开展重大创新,切实学好用好漆先生引领的成功路径,再创佳绩。

     

        第四,团队体制与团队精神。细看中心30年的10大成果和贡献,全部都是在个人学习钻研基础上团队攻关的硕果。这种团队体制和团队精神,是以“基地”在编人员为主导,面向海内外广纳贤才,集体合作,攻坚克难,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现在,中心的在编教工已从初创时的2人扩充到34人,实力大增,只要我们大家在个人奋斗的前提下,进一步严守坚持团队体制,进一步发扬光大团队精神,内外结合,精诚团结,集体攻关,就一定能够不负使命,再向社会奉献出重大标志性成果。

     

        (作者系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