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新闻分析

    菲实现国内全面和解迈出实质一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08版)

        15日下午,菲律宾政府和菲最大的反政府武装“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摩伊”)正式签署和平框架协议。这意味着菲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向着实现和解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菲总统阿基诺三世、“摩伊”主席易卜拉欣和调解国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等见证了签字仪式。

        根据和平协议的安排,将在菲南部地区建立一个由穆斯林管理的名为“邦萨摩洛”的新政治实体。现在的穆斯林棉兰老自治区将维持到2016年本届政府结束。在此期间,菲政府将任命一个由政府以及“摩伊”等摩洛成员共同组成的15人“过渡委员会”,负责起草涉及新政治实体的法律草案,在公民投票表决通过后举行选举,成立新的政治实体。

        和平协议的签署对菲律宾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这是对菲恐怖组织的重大打击。棉兰老地区位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交界处,地势复杂,以穆斯林为主,系伊斯兰极端势力活动的乐土。其次,这是棉兰老人民的福音。随着政府和外来投资的到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棉兰老由菲最贫穷落后地区走向发展道路;最后,菲律宾全国也将从棉兰老的和平中受益。

        然而,和平绝非一蹴而就,协议的签署仅仅是一个开端。棉兰老问题错综复杂。上世纪七十年代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摩解”)开展独立运动以来,已经长达40年,造成12万人死亡,上百万人背井离乡。1996年,时任拉莫斯政府曾和“摩解”签订和平协议,决定在菲南部的穆斯林聚居区建立自治区,但“摩伊”却继续与政府对抗。时过境迁,面对政府和“摩伊”达成的和平协议,“摩解”领导人公开表示这是“政府的背叛行为”。而“阿布沙耶夫”等恐怖组织更是对和平协议恨之入骨。就在和平协议签署前夕,在棉兰老和马尼拉发生了几次爆炸。此外,目前的协议仅仅是一个框架,菲政府和“摩伊”在如何分配资源、如何逐步解除“摩伊”武装等诸多问题上还面临新的博弈。

        但无论如何,协议的签署毕竟意味着朝和平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菲政府呼吁各方共同努力,“给和平一个机会。”“摩伊”主席易卜拉欣强调,和平协议是属于“全体摩洛人民的”。他呼吁“摩解”和“摩伊”一起遵守和平协议。记者注意到,在仪式现场,在场的200多名摩洛代表多次起身报以热烈的掌声。摩洛妇女问题研究中心主席纳丝瑞娜女士告诉记者,她对和平协议充满信心。新的和平协议确保了摩洛人民能够有独立的、实实在在的政治实体。这与1996年的协议有很大不同。摩洛人民已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付志刚 本报马尼拉10月16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