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记者传真

    班加西惨案缘何成为美大选议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08版)

        在越来越胶着的2012美国总统选战中,9月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遭袭惨案正成为大选辩论的一个主题。围绕奥巴马政府对领馆遭袭事件的“软弱”立场和不断变化的解读,罗姆尼阵营试图在外交与国家安全这一奥巴马的强势领域打开“缺口”。

        借助首场大选辩论的完胜,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的民意支持率已经反超现任总统奥巴马。奥巴马在首场辩论中的惨败,临场发挥的失常显而易见,根本原因则在于,其四年执政未在经济复苏上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不过,9月份转好的就业数据,使共和党在经济事务上扩大优势的动能有限。

        为进一步提升胜选机率,罗姆尼阵营必须在外交与国家安全事务上对奥巴马形成真正的挑战。在任内终结伊拉克战争、开启从阿富汗撤军进程,又展开越境行动除掉了“9·11”恐怖袭击元凶本·拉登,奥巴马在国家安全事务上既顺应民意,又显示了强大的“领导力”,几乎无懈可击。

        9月11日美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袭及美驻埃及使馆遭冲击事件发生后,整个伊斯兰世界因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再掀反美浪潮,奥巴马政府一面要追查事件真相,一面要平息反美浪潮,左支右绌,处境困难。罗姆尼阵营则几乎在第一时间批评美驻埃及使馆就电影《穆斯林的无知》的道歉之举,攻击奥巴马政府对事件“反应软弱”。当时,美国国内舆论普遍认为,罗姆尼阵营如此孤注一掷,在应该悼念逝者的时候搞政治攻击,很有可能在大选中失分。

        随着班加西领事馆遭袭事件真相的逐步显现,罗姆尼的“风险投资”似乎得到了回报。美国政府对班加西惨案的追查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首先是改变和确定了事件的性质,9月19日,美国国家反恐中心将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基地”组织被怀疑与袭击有关。9月26日,白宫确认,奥巴马将事件视为恐怖袭击,而不是“简单的暴徒行为”。其次,确认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从来没有得到所需的足够的自卫力量。不过,共和党在这一点上无法深究,因为正是共和党议员再三削减美国外交安全拨款。

        因此,共和党只能抓住奥巴马政府“自相矛盾”和“刻意隐瞒事件真相”做文章。在10月11日晚与现任副总统拜登的辩论中,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瑞安指出,白宫最初将班加西惨案归因于穆斯林反美浪潮,而不承认是恐怖袭击,只是出于维护奥巴马国家安全政绩的需要。罗姆尼本人12日则在竞选活动中表示,他将调查奥巴马政府对班加西惨案为何有这么多不同的说法。

        奥巴马政府则辩称,他们从未对所掌握的情报进行“选择性使用”,只是由于情报在不断更新,他们对班加西惨案真相的了解也在“逐渐演进”。美国国务卿克林顿12日表示,奥巴马政府除了“努力了解事件真相”,没有其他任何动机。针对班加西惨案暴露的外交安全问题,她指出,外交活动像战斗一样带有风险,美国不可能“防止每一次暴力或恐怖袭击”,外交官们也不可能“躲在地堡里开展工作”。

        在自辩清白的同时,奥巴马政府持续反击罗姆尼阵营的政治企图。白宫发言人卡尼12日表示,共和党阵营对于班加西惨案真相的穷追不舍,只是想将事件“政治化”,并将其变成选举议题。

        奥巴马与罗姆尼还将进行两场辩论,双方围绕班加西惨案定将展开一番攻守。这两场生死攸关的辩论中,真相不一定会越辩越明,但双方一段时间以来的谋略得失大概可见分晓。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本报华盛顿10月15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