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周口:厚重文化新自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01版)

        “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周口!”河南省周口人在各种场合这样推介自己厚重的历史文化,充满自豪。

        周口市素有“华夏先驱,九州胜迹”的美誉,有太昊伏羲陵、平粮台遗址、孔子弦歌台、老子故里太清宫、女娲城遗址等名胜古迹33处。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为周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周口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文化烹制成美味的旅游大餐供人们享用,让人们触摸历史、感知过去,增强周口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周口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跨越。”周口市委书记徐光这样表示。

        2011年,周口市文化旅游综合收入58.8亿元,是2006年的2.5倍。每年淮阳太昊陵庙会、鹿邑老子庙会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以20%递增。

        如今,漫步周口市街头,要问一元钱能买到什么?路人会告诉你:“一元钱能到人民会堂看演出。”

        周口市“周末一元剧场”自2008年4月首场演出以来,坚持“公益性质,综艺形式,社会化投入,签约制演出,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剧场演出达200多场,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演出60多场,直接惠及群众100多万人次,成为全国知名文化惠民品牌。2010年3月,“周末一元剧场”被中宣部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向全国推广;在第9届艺术节上,荣获我国社会文化活动政府最高奖“群星奖”;2011年5月,入选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在开展一元剧场的同时,周口市积极推进“送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免费送大戏、送电影。“十一五”期间,全市专业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农村,受益农民观众1555.6万人次,基本实现“舞台艺术送农民”乡村全覆盖。周口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被中宣部、文化部等4部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周口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系列举措,推动当地各类文化事业飞速发展:2009年起设立的“周口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每届奖金总额为60万元,使传统周口杂技由数十家达到专业杂技团150多个,业余杂技团和杂技班近700个,从业人员达21000余人,全市杂技事业增收4亿元以上,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巡回演出至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书画艺术和收藏生机勃发。现在周口市国家级书协会员59人,省级书协会员有600多人,被誉为“周口书法现象”。“周口作家群”更令人刮目,目前已经有中国作协会员20余人。2010年8月,被授予“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

        “优秀传统文化是周口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相信周口在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征程中,文化改革发展会更加万紫千红。”周口市市长岳文海说。(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王 霞 李易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