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国际专论

    中拉合作面临难得机遇

    作者:陆达心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08版)

        10月17日至18日,第六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中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负责人及美洲开发银行行长、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秘书长、拉美和加勒比多国部长和驻华使节等中外嘉宾以及近千名中拉企业代表将与会。此次峰会在与会人员级别和会议规模上均较往届有所突破,充分反映出中拉双方对进一步深化经贸务实合作的积极意愿。

        近年来,拉美和加勒比各国采取稳健的经济金融政策,大力推行对外经贸合作多元化战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新世纪头10年,拉美和加勒比GDP累计增长38.5%,2011年达5.6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8500美元。当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继续保持稳健态势。今年上半年,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等国经济增长5%左右,巴西、阿根廷等国经济增长在2%左右。各国通胀压力可控,就业状况改善,外资持续流入。国际机构上调拉美和加勒比多国主权债务评级及全球竞争力排名。

        为缓解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带来的冲击,保持经济增长动力,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对内加大国内建设力度,加强水电站、港口、铁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通讯、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对外,一方面巩固和加强与美欧传统经贸关系,一方面加紧开拓亚太市场。哥伦比亚、古巴和哥斯达黎加三国领导人及巴西、阿根廷、智利、圭亚那等国主管外贸、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部长先后访华,积极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南方共同市场、拉美“太平洋联盟”等拉美主要地区和次地区组织明确表示将努力促进拉美国家同亚太地区和中国的贸易投资合作。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治关系良好,进一步拓展经贸务实合作面临难得机遇。中国与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秘鲁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拉美21个建交国建立了外交部间磋商机制,同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签署并顺利实施自由贸易协定,并同哥伦比亚就启动双边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达成协议,双方高层交往和其他层级往来日益密切。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双方在能源矿产、基础设施、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基础牢固。特别是今年6月,胡锦涛主席赴墨西哥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温家宝总理赴巴西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访问巴西、乌拉圭、阿根廷、智利四国,中拉领导人就加强互利合作达成广泛共识。温总理还就深化中拉经贸合作提出系列重大举措,包括设定中拉贸易阶段性目标,倡议成立中拉合作论坛,设立中拉合作基金、中拉基础设施转向贷款、中拉农业合作发展专项资金等,为中拉务实合作向更广领域、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迈进注入强大动力。中拉双方外交、经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期密集互动,积极推动落实有关访问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均面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稳定外需的挑战,相互需要和借重进一步上升。中国经济总体呈现缓中企稳的态势,但加工贸易等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严峻,企业急需大力拓展拉美和加勒比、非洲等新兴市场,以有效推动出口增长。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受外部需求减弱、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也在增加,加紧开拓中国和亚洲市场成为不二选择。在此形势下,中拉应加强对话合作,就世界经济形势、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议题协调立场,更好维护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双方应加快落实中拉领导人就深化双方务实合作达成的各项重要共识,加强经济产业部门对话沟通,规划协调能矿、工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并积极研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中拉合作的新领域,力争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同时,中拉应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共同努力改善贸易结构,并利用广交会、中拉企业家高峰会等平台为双方企业牵线搭桥。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对内均致力于国内建设和改善民生,对外均主张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双方加强合作拥有足够的政治意愿、民意基础和现实需要。相信双方一定能够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携手共克时艰,推动中拉经贸合作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保持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