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风正一帆悬

    作者:陈世旭(南昌)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7日 12版)

        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税收制度的国家之一。随手翻一翻史书就知道,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就有了赋税制度。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就有了关于赋税的描写:“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诗经·豳风·七月》)带着老婆儿女,到公田去耕作,田官看了很高兴。这该是力役税的形式了。

        古代把赋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早在北宋,思想家李觏就提出了“国之所宝,租税也”。赋税的重要决定了税官的重要——尽管他们的级别并不太高。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第六回,狗儿对岳母刘姥姥发牢骚:“我又没有个收税的亲戚,又无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可见当时税官地位之显赫。除多处述及贡赋租税外,《红楼梦》还塑造了两个品格迥异的税官形象。

        一个是林如海,林黛玉的父亲,两淮巡盐御史,又称“两淮盐政”,“盐政盛时,盐政一年数十万……各省作宦,无两淮之优裕者”。而林如海十年巡盐课税,从未假公差见女儿一面,去世后留给女儿的遗产只有“许多书籍”和“纸笔等物”。小说对林如海着墨不多,所叙之事也不惊人,但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一个清廉税官的文学形象。

        另一个是贾雨村,“虽然才干优长”,却“未免有些贪酷之弊”。在数年兼管税务期间擅加租税,勒索财物,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终因掌税谋私而身败名裂。贾雨村可以说是那个时期各级政府官员的文学写照。

        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下当作私产,认为国民“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是天理,于是“竭天下之财以厌一己之私”。各个朝代政治和财政同步盛极而弊生。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腐败,穷奢极欲,以威权搜刮民脂民膏,层层加派的恶税制度,使百姓“破家鬻子”(南宋·杨万里)。于是官逼民反,王朝崩溃。各代王朝的衰亡过程基本相似,成为古代中国无法逃脱的宿命。在这样的王朝悲剧中,税官扮演着显眼的角色。

        基于这样的认知,当我有机会走访当代税官,在武汉地税系统看到税务人员严格有效的自律,廉洁高昂的精神风貌时,作为一个普通的纳税公民,心里甚感欣慰。

        地税系统行业每天与成千上万的纳税户和税款打交道,利益诱惑大,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多年来,武汉市地税局一直在探索,如何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腐败风险,如何真正使廉政之风吹进每一位干部的心田。

        我在武汉地税局机关看到的第一本书是“每周一悟”的典藏集。收录的是武汉地税人的人生感言:“忠诚胜于能力”;“贪婪:麻痹感知,撕裂信仰”;“太多的欲望,是沉重的枷锁”;“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一篇篇短小精炼的感言,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心声,是智慧的结晶,更是心灵的光芒。局长罗涛在序言中写道:“地税文化建设……既要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又要春雷般‘奋兮震万里’地直击心灵。”“每周一悟”是对这一要求最好的回应。

        我在洪山区地税分局看到了市局创建的廉政教育基地。这里常年举办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展”,采取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反映地税系统的廉政教育成果。文字不语,却句句有声,如醍醐灌顶,如警钟长鸣。触目惊心的反面案例发人深省,生动逼真的模拟图像振聋发聩。接受教育的人群,从本系统的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扩大到全区乃至全市社会的各个阶层,廉政文化的教育感染、辐射带动、精神培育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我在武汉地税人那里,还听到了关于爱的讲演: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蓝色是大海的颜色,可比天空更辽阔比大海更深邃的,是地税人对事业孜孜无悔的爱。因为爱,这身蓝色的税服,她一穿就是28年;因为爱,在纳税人心中,她赢得了“好婆婆”的美誉;因为爱,在纳税人眼里,她是一块劈不开的“硬片柴”:在利面前不伸手,在物面前不眼红,在情面前不失理,在理面前不失公,在邪面前不低头。她无悔于事业,却有愧于亲人。患有多种疾病的丈夫下岗,有人建议利用她的关系开一间店铺,被她坚决拒绝。同事们怎么也不会忘记那年腊月十八,她正参加部署年前最后一次集贸税收大检查的会议,为了支持她而去外地打工的丈夫,突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她。当泣不成声的女儿把这个噩耗告诉她时,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我在武汉地税系统,看到内网平台的廉政教育专栏,看到廉政书屋,看到文化建设园地,看到地税人大讲坛,看到地税人家属常吹“廉政风”,看到非诗人的诗篇:

        做收钱事,为用钱人,一分纸币一分劳苦;开创业基,铺兴业路,万里春风万里赞歌。

        为民征税,为国聚财,深知大任肩头重;与友不偏,与亲无袒,永伴清风眼界明。

        白天收税去,夜晚扭腰还。

        睡下忽翻起,灯前对账单。

        携法出门,携情入户,百业送来情与法;为民收税,为国聚财,一肩挑起国和民。

        国库丰盈,两袖清风德比岳;

        税徽闪耀,一身正气法如天。

        用严峻的实例警醒人,用严格的管理规范人,用严厉的问责约束人,用严谨的作风带动人,坚持“大教育、大预防、大和谐”的治队方略,用高尚理念凝聚地税人共建“廉洁地税”的合力,培育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水,告诉我们武汉地税风清政明的动人故事;日新月异的荆楚大地,见证了一方热土蓬勃发展的繁荣胜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武汉地税扬起廉洁从税的风帆,将为推进武汉经济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新时期文学代表性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江西省作协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