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像经常被比喻为报晓的雄鸡和智慧的猫头鹰那样,既充当了当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先导和思想支撑,又对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的智慧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求实精神、辩证思维和实践观念已经广为人知和普遍接受,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深厚思想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被当作分析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土壤和养料,并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活力。
回答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关注的主题。中国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中国道路的探索是极其艰难的。解决中国问题需要大智慧,探索中国道路需要新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生命力,并能在中国扎根,正在于它能够围绕并回答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问题。当代中国问题既涉及国家、民族和整体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又涉及民生、公平的制度设计问题,还涉及价值观念和信仰的精神层面等问题。中国问题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中国社会性质的复杂性,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但又很不完善,社会阶层分化出现,城乡差距的拉大等。这些问题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备受广大民众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和世界历史的思想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定位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人的发展和解放的学说、平等与正义的理论和价值观等,为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对中国问题的分析和洞察有赖于哲学思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同样,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也深深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中国由积贫积弱的国家,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思想法宝。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人不迷信教条,不盲从外国模式,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唯书只唯实,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发展是硬道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国两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治国方略和发展理念都无不浸透着哲学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当代中国现实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其自身也在内容和形态上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在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中,既有选择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批判地吸收了国外思想文化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成果。中国本土化了的或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获得了具有中国风格或民族特点的新形态,而且融入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在出现几个重要特征:
一是由以往的倚重体系意识转向更加重视或突显问题意识。体系意识关注诠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述中的理论体系或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这种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和教学是必要的。但是,“体系”的研究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的全部,也非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理论的主要诉求。中国和世界发生重大变化并提出许多亟待回答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和应对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而非脱离现实社会的经院式或书斋式的玄学。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关照现实,聚焦理论与实际中的问题。
二是由过去单纯关注革命和批判的“革命哲学”或单纯关注建构的“建设哲学”,转变为主张批判与建构并举的发展哲学。由于社会由革命时代向建设时代转变,哲学关注现实的重心也随之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既是批判的、变革的哲学,也是建设的、发展的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关注点或侧重面会有所不同,但始终具有批判性和建构性。无论是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革命过程中,还是在新的社会体制取代旧的社会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在经济政治的建设中,还是在思想文化的建设中,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其科学认识、价值批判的功能。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与发展中,都不断发挥着双重功能,并且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理解成一种所谓“革命的哲学”而否认其科学性、建设性,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理解成一种所谓“建设的哲学”而否认其革命性、批判性,都是片面的。
三是由过去较多地关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和总趋势的把握转变为对社会历史的“宏大叙事”与对日常生活的“微观分析”相结合。过去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较多地集中在“一般规律”、“基本矛盾”、“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等问题上,而对社会的日常生活、人的个体发展和精神信仰等问题的研究有所忽视或比较薄弱。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和对社会领域分析具体化的要求日益强烈,人们致力于把对社会的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四是由过去偏重科学认识转向科学认识与价值认识的统一。以往人们较多地关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或“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这种认识的片面性正在被克服。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含了揭示社会发展本质及规律的科学内涵,又具有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追求人类解放、建立美好社会、倡导人文关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基本理念的哲学基础。(本版人物素描: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