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 刘玉瑛: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求实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求实创新,我国就没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成就;没有求实创新,牡丹江市的经济社会就没有跨越性的发展。
2011年,中共牡丹江市委在十届十五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求实创新、跨越争先”的发展主题,并且用“三实两创”作为载体来推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实两创”,是“求实、务实、落实、创新、创一流”的简称。“求实”,要求各级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据此科学谋化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发展方向符合客观规律。“务实”,要求各级干部转变漂浮不实、坐而论道、光说不做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求各级干部对上级的正确决策,要坚定不移、雷厉风行地贯彻落实执行,不打任何折扣。“创新”,要求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打破僵化思维,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一流”,要求各级干部高标定位、奋勇争先、追求卓越。
随着“三实两创”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牡丹江市各级干部的执行力获得有效增强,如今的牡丹江市,各级干部按照市委提出的“效率、标准、细节”的要求,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落实不打折扣,执行不讲条件。讲落实、讲执行、讲服务成为各级干部的常态;动脑筋想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实践证明了“求实创新”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推动社会持续向前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求实创新”。
“求实”和“创新”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没有“求实”,“创新”就没有根基,就失去依凭。“创新”如果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不是“创新”,而是瞎折腾。近些年来,瞎折腾的事情也是俯拾皆是。瞎折腾者,遇事不做调查研究、不做可行性分析、不征求百姓意见、不倾听群众呼声、不计发展成本,匆忙做决策,盲目上项目,随意提目标。其结果,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使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同样,没有“创新”,就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就不能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就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个没有“创新”的社会是没有活力、也是没有发展动力的。这三十年来,我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就没有今天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由此而言,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坚持“求实创新”。
坚持“求实创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是一时之行为,不是一人之力量,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它要求我们:
首先,固化上下共识的“求实创新”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是同化思想的“磁场”。有了这种“磁场”,干部群众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同心同德地“求实创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次,建立完善有利于“求实创新”的制度机制。邓小平讲:“制度好,可以让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让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求实创新,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制度是保证求实创新实现的有效手段,是达到求实创新目标的最经济的方式。比如牡丹江市为了保障“求实创新”的实现,就完善了“求实创新”的推动机制。他们坚持“用标准管人、管事、管长远”的原则,建立了“6+X”服务标准。“6”是指岗位职责、制度标准、依法规范、流程控制、监督评价、成果运用六大体系;“X”,即根据自身服务特性延伸拓展的创新工作。这一制度机制的建立,使得求实创新的行为有了方向,使得求实创新的效果有了评判的标准。
第三,打造培育有益于“求实创新”的文化环境。人能创造文化,文化也能创造人。文化的作用,曾如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所说的:“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思想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组织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
“求实创新”文化,对人们的求实创新不仅会起着巨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人走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