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金子”是磨炼出来的

    ——厦大社会实践走向常态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6日 06版)

        国庆长假,厦大经济学院2010级本科生王其乐早早“盘算”好了。“继续走访厦门各大医院,开展访谈调研,为医患关系的调整、解决献计献策。”王其乐兴奋地说,趁国庆长假,正好把暑假未完成的“任务”继续下去。

     

        一个多月前,厦大8697名同学组成799支队伍,在229名专业教师和政工干部带领下奔赴祖国各地。他们围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调研”、“实习实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大专题,让厦大学生从社会实践中体会到了“我成长我快乐”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从寒暑期社会实践延伸到了平时,渐渐喜欢上了“金子”被磨炼的过程。

     

        在实践中接受传统教育

     

        “这次的井冈山红色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生活体验,是一场贴近人民群众的交流,一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习。”虽然暑期社会实践已结束,但厦大学子回到校园之中依然津津乐道着。

     

        上党课;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身着红军服体味当年红军挑粮的生活;在毛主席题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大井村、茨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厦大学子用满腔热血唱出《十送红军》《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一首首红色歌曲表达自己的昂扬斗志和革命情怀。

     

        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

     

        “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向社会实践要能力”,厦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社会实践当成日后融入社会发展的“试金石”,更清楚地看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厦大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航空系和机电工程系7名参加景德镇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实习的同学有了一致的心声,经过半个月的实习实训,大家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别参加了研究所的疲劳试验室、航电试验室、航电设备间等部门的学习,参与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试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收获了许多知识与感悟,进一步加深了对学校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对即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工作经验。

     

        在实践中,厦大学生发现不仅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配套”能力也一并跟上了。因为厦大一批有经验的指导老师也跟着学生下基层,在每个环节上为学生把关。蔡伟毅老师作为金融系“金麦盛厦”实践队的指导老师,在策划准备阶段就对策划书的编排、实际操作中的细节问题给出想法。在出行之前,告诉队员们如何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积极与实践队交流如何进行调研、获取数据等。

     

        在实践中拓展视野与胸怀

     

        每年暑假一到,厦大翔安校区周边的珩厝、霄垄、沙美社区孩子们总是盼着厦大哥哥姐姐们快点到来。因为五年来,始终有这么一群雷锋式的大学生,关注着他们,教他们学外语、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送他们学习用品,与他们共学习、同进步。而这支孩子们眼中“可爱可亲”的队伍,正是厦大的凤凰花夏令营,而今的“凤凰花社”。

     

        厦大西部梦想社团则赴甘肃、贵州等西部地区开展支教服务,队员们设计了素质拓展、创意模拟科技馆等活动,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厦大西藏学生则连续3年回到家乡,前往世界海拔最高的日喀则定日县扎西宗乡小学开展支教服务,希望让山里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山外世界;厦大南强乡村学社发起捐建“海西乡村图书馆平潭馆”。

     

        支教、支农、支医、送文化下乡,厦大每年社会实践队伍中最热闹、最庞大的非志愿服务团队莫属。如今,一批批如同南强乡村学社、凤凰花夏令营一样的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正朝着实践类社团的方向发展,参与人数逐年增长。厦大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由过去“要我参与”转变成“我要参与”,学生纷纷用“不虚此行”来形容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报通讯员 王炳华 陈 浪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