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京城路上

    作者:刘英毅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6日 12版)
    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之夜的长安街。
    2012年北京机动车已超过500万辆。
    1979年人民大会堂前停车场,上海牌轿车是当时公务用车的主力车型。
    1980年8月9日,长安街安装隔离墩5320米,成为全市首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实施物体隔离的街道。
    1981年长安街,京城时兴“挂斗车”。这是上班族的创造,多自制,用来接送上幼儿园的儿童。
    1983年国宾车队行驶在长安街上。
    1997年9月天安门岗女交警,这是自1958年以来女交警第二次在固定岗位上岗执勤。
    1979年长安街上的自行车大军。
    1997年国内首条公交专用道在长安街开通。
    1987年4月1日,长安街首次安装路控系统,同年11月东区控制系统开通,标志着首都交管科技手段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世纪70年代,天安门东侧交通岗。
    夕阳下的金水桥前,过往车辆依然川流不息。

        1979年中国的历史正翻开新的一页,北京的城里还时常跑进几辆马车,塞满乘客的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慢吞吞地行驶在空荡荡的马路上,运货的卡车冒着黑烟招摇过市,偶尔有几辆“北京212”或“上海牌”轿车疾驰而过……最壮观的景象要数自行车大军了,上下班时间,马路上黑压压一片,所有旋转着的自行车链条与飞轮磨擦声汇合在一起,一阵风似的在耳旁吹拂着,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清脆地融入暄嚣的都市,似森林中百鸟齐鸣般此起彼伏,迎着朝阳和晚霞蠕动向前。

        那时,每条大马路的路口都有一组交通设施:中间是一个单层或双层的交通岗台,一角坐落着圆形的岗楼。它们被刷上红、黄相间的颜色,格外醒目。站在岗台上的交警称“正岗”,他们用音乐指挥家般的手势指挥过往车辆;坐在岗楼里的交警,称“副岗”,正常时间,红绿灯的变换由岗楼里的定时器来控制,上下班交通高峰,“副岗”要通过扩音机喊话宣传,协助“正岗”疏导行人、自行车。每天清晨,执勤的交警多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岗巡逻。一身蓝警服、臂戴白套袖就是当时交通警察的标志。

        上世纪90年代初,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拥有730多万辆自行车的“王国”,正不动声色地发生着一场中国交通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庞大的自行车大军中,究竟有多少人扔掉曾经心爱的“永久”、“飞鸽”,换上驾驶证,很难说清。2008年,北京市拥有机动车驾驶证的人数突破500万。

        今天,无论我在城中的哪一条路上拍摄,偌大的立交桥只跑几辆车的影像无法再现;清晨,上班族的队伍,依然将马路淹没,但那已不是昔日黑色自行车的洪流;五颜六色的汽车铺满拥挤的公路,车流的高峰一直能延续到深夜。当夜幕降临,华灯闪烁,按下快门,驻足其间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李白的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漫步街头,当我再次透过长焦镜头把地平线拉到眼前,分明看到天际间这座城市的路还在迅速放射蔓延,眼前的一切,也许又成了瞬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