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国有企业:在攻坚克难中创造辉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6日 10版)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工作。 CFP
    ①浙江省临海市马头山村,工人们正在焊接甬台温输气、输油管道项目的第一根管道。CFP
    ②中国第一列出口欧洲的新型轻轨列车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 CFP
    ③中粮粮油工业(九江)有限公司小包装食用油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紧张生产食用油。 CFP
    ④长安汽车是我国自主创新企业的典范。图为位于房山窦店的北京长安汽车公司里,工人正在组装汽车。CFP
    ⑤中央企业捐3.5亿多元设“援助基金”用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编者按

     

        如果说“改革脱困”曾是上个世纪国有企业的“关键词”,那么“创造辉煌”就是国有企业这一个10年的“座右铭”。即便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不少国有企业还在为不良资产处置发愁; 10年后的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央企已上榜54家,是当年的9倍。

     

        10年来,历经深刻的体制变革和无情的市场洗礼,国有企业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地沿着改革的航线破浪前行,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更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完美的求解和最有力的印证。

     

        迎接挑战,成为真正的领跑者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神舟九号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而就在此前的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海,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新纪录。

     

        缔造这些伟大壮举的,正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从载人航天、绕月探测事业的突破,到建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从创造运营时速486.1公里纪录的高铁速度,到通信业实现从3G的追赶到4G的领先;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各项标志性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的背后,无不镌刻着国有企业的深刻印记。

     

        2003年国资委设立,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从2003年到2011年,国有企业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净利润年均增长25.3%的稳定高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上缴税金分别约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35%、35%、43%和40%,对GDP贡献率约为20%。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

     

        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型国企承担了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60%以上,生产了全国60%的高附加值钢材,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在“做强做优”上却更加彰显能量,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2003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户数从196户调整到117户,户均资产却从425亿元增加到2396亿元。一批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央企业,正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分别位列世界500强第5、6、7位。

     

        2012年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56家中央企业得到了93项奖项——国有企业正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在核电、风电、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主动出击抢占技术制高点,已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

     

        做强做优,奏响改革最强音

     

        没有发展理念上的转变,就没有国有企业几十年的改革实践;没有攻坚克难的改革推动,就没有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辉煌巨变。10年间国有企业之所以能稳定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

     

        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0年来,根据比较优势和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批国有中小企业逐步退出,改制为多种所有制企业;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生产加工行业退出,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历经艰难的调整重组,国有经济的战线大大收缩,不仅“小而乱”的格局基本改变,整体竞争力获得提升,同时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呈现出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转变: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的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了2011年的72%;中央企业外部董事制度和规范董事会运作制度体系试点范围扩大到50家,国企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职务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让国有企业告别了“大锅饭”,极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改革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5.3万亿元,是2003年的3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6.5%,比2003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勇挑重担,为民生不辱使命

     

        进入深秋,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中国黄金集团乌山矿区更像是一座花园了,阳光下红黄相间的树林泛着耀眼的金光,树叶在秋风中摇曳。中国黄金集团在开采矿山之余不忘生态保护,从该项目开工至今,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矿区绿化,复垦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95%。

     

        10年来,国有企业谋发展要争一流,承担社会责任同样作表率。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仅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就实现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3%,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运输……近年来,国有能源企业克服价格波动甚至倒挂的困难,全力组织生产,确保市场供应;涉及粮、棉、油、肉、盐等产品生产供应的企业,积极组织资源,维护重要民生产品价格稳定。

     

        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国有企业总是冲在前头。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电力电网、石油石化、航空运输、建筑施工等央企挺身而出,发挥了关键作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设施保障,处处可见国有企业的身影。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陷入低迷,就业形势严峻。中央企业提出“减薪不减员,歇岗不失业”,有力促进了生产持续和社会稳定。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直接就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但从创造和带动间接就业来看,则以国有企业为主。如中国电信直接创造就业49万人,但是作为信息通讯网络平台,创造间接就业是直接就业的1.9倍,达93万人。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经济在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抗击自然灾害和完成国家重大活动任务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报记者 温 源)

     

        关键词 1  做强做优

     

        【镜头】

     

        2012年《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排在第5位;在来自中国的企业中,它是第一。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石化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费、实现利润分别增长2.26倍、5.79倍、4.9倍、2.6倍。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说,打造世界一流,要坚持做强做优。做强做优是做大的内在要求。现在,中国石化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炼油生产商,世界第四大乙烯生产商,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

     

        【综述】

     

        长期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国有企业坚持做强做优主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10年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税后利润从3006亿元增加到9173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翻了好几番,年均国有资产增值率达到115%。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好”和“强”上狠下工夫,中央企业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国有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级,打造知名品牌。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企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大攻关力度,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提出来的。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2 兼并重组

     

        【镜头】

     

        2011年新年,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收到一份来自哈佛商学院的礼物: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在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方面的成功经验,被列入该学院管理案例。过去,水泥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过于分散,导致市场间的恶性竞争。中国建材集团大力实施“大水泥”区域化发展战略,以市场化方式大力推进淮海、东南、北方区域的联合重组,五年中,联合重组水泥企业超过180家,水泥年产能超过2亿吨,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奇迹和企业整合的范例。

     

        【综述】

     

        从国资委成立开始,“兼并重组”、“整合”成为国企改革的主题词。2003年到2006年间,国资委所管辖的央企从196家减少到149家,其中129家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其中年均增幅超过20%的企业达到112家;13家企业实现了全面扭亏增盈。从2006年起,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力度,确定了中央企业数量减少至100户的目标。从2006年到现在,每年都有约1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并入大型优势企业。到2011年底,央企户数已减少到117家。数量虽然减少,但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一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央企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一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基本目标。目前央企超过80%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和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及运输、矿业、冶金和机械等支柱行业。

     

        关键词  3  科技创新

     

        【镜头】

     

        当空警2000、空警200、歼10、歼11首次亮相,飞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的天安门广场,举国沸腾,世界震惊……10年来,航空工业的科技人员瞄准一流,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突破了一大批航空核心技术,完全掌握了第三代战斗机和发动机、涡扇支线客机、先进直升机研发技术,使我国跻身于能够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航空装备的国家行列。

     

        【综述】

     

        国有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863计划的参与率达到29.5%。“十一五”期间新建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半建在中央企业。有54家中央企业被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5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24个由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近年来,中央企业主要专利指标年均增长35%以上。2005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6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4万项,其中中央企业14.5万项。中央企业拥有两院院士226人,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分别占职工总数的11%和5%。

     

        关键词 4“走出去”

     

        【镜头】

     

        2011年10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下属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出资14.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农化公司马克西姆—阿甘60%股权项目完成交割。该并购案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农用化学品领域最大的一宗。马克西姆—阿甘公司是有着66年历史的世界第七大农用化学品公司。此次成功收购对推动我国农药行业、种子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化工也由此一跃成为全球第六大农化生产企业。

     

        【综述】

     

        “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增强,盈利水平快速提升。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报告》,2010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66.2%。国有企业无疑是“走出去”的主力军。

     

        截至2011年底,有100家中央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的经营单位5894户,资产总额3.1万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034.5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6.5倍、10.5倍和2.9倍。中央企业在海外承建了一批标志性工程,获得了一批重要能源资源,建设了一批技术研发中心,输出了一批成套技术设备,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 5 股份制改革

     

        【镜头】

     

        2009年12月10日,国电集团下属龙源电力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7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海外融资的总和,成为截至当年全球第八大IPO(首次公开募股)和全球能源行业第一大IPO,同时也是1999年以来全球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企业IPO,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国电集团资本运作成效显著,目前形成了常规发电、新能源、煤炭、煤化工和科技环保等多个上市板块,实现了滚动交替融资。

     

        【综述】

     

        10年来,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行规范改制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各种方式,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其中大多数实现了产权多元化。目前,中央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2011年的72%。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354户,资产总额的52.9%、营业收入的60.9%、净利润的83.5%集中在上市公司,石油石化、通信、电力、煤炭、钢铁等行业主要经营性资产都进入上市公司。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把现有的大型国企改造成为上市公司,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公众企业。这项改革能够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多元化,使其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经营和运作。

     

        (本报记者陈恒、温源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