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黔山更多彩

    ——贵州省文化发展纪事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15日   01 版)
    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独木龙舟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一独木龙舟到达贵州施秉县清水江上,准备参加竞渡活动。陈沛亮/CFP

        贵州,因山水奇秀被誉为公园省,又被誉为“文化千岛”。

     

        文化体制改革波潮涌起,贵州岂容机遇擦肩而过。

     

        文化与资本、文化与科技正在加快融合。今年2月,抢占电话语音增值和音视频娱乐社区服务国内制高点,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一举实现贵州省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零的突破。

     

        国企民营共奏“交响曲”

     

        今年国庆节前夕,在著名指挥家陈佐湟的指挥下,贵阳交响乐团又为音乐迷奉上了一场《祝福祖国》交响音乐会。

     

        贵阳交响乐团作为全国第一家“民办公助”的民营交响乐团,自2009年9月公演以来,平均4天一场音乐会,百元以下票价占五成。每年由贵阳市政府向乐团投入200万元购买服务,免费提供贵阳大剧院的音乐厅给乐团使用,星力集团每年投资1000万元运营。企业注资、政府购买服务,自主经营的体制让乐团如虎添翼。他们在全球招募演奏员,刷新每个演出季节目单,高水准的乐团吸引了陈佐湟、李心草、刘云志、简栢坚等音乐名家担纲指挥和出任乐队首席。

     

        如今,欣赏交响乐已成为越来越多贵州人业余生活的新选项。“高水准低票价在一个省会城市做音乐普及,每场音乐会的上座率从曾经的六成,上升到现在的九成多,已接待观众超过10万人次。”从北京来的贵阳交响乐团副团长韦程说。贵阳交响乐团不仅被专业乐评人誉为中国交响乐的“黑马”,而且也成为贵州省一张颇具品位的文化名片。

     

        贵阳交响乐团是贵州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新生儿。贵州省2006年8月踏上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征程,2008年加速推进,2009年攻坚克难,2010年全面铺开,2011年主体任务告捷,如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竞相发展,国企、民营花开并蒂。

     

        在动漫、游戏、图书、影业等文化领域,贵阳熠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州青年影视文化中心、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安顺兴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永吉印务有限公司等民营经济实体表现活跃。

     

        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贵阳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今年已经是第6届,积累了大量作品、人才和市场资源。吸引全国数十家民营动漫企业的贵阳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通过与亚青动漫大赛平台合作,着力构筑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四大价值链”,“文化、科技、资本”相融合的数字动漫产业发展新路已初见端倪。

     

        科技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2008年底,贵州省政府副省长谢庆生到省图书馆调研时提出:建立贵州省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数字资源共享服务。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采取“边建设、边投入、边服务、边完善”的建设方针,一个面向全省公众免费开放的数字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贵州数字图书馆开通了。每一位公民在贵州省任何能上网的地方,登录贵州数字图书馆或“掌上贵图”的网站,都能免费获得数字资源的查询、浏览、下载、原文传递和知识导航等服务。

     

        2009年9月28日,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的贵州数字图书馆,相当于1350万册图书资料在网上免费供公众阅读。正式运行以来,累计访问量已突破2000万人次。依托数字图书馆,贵州省先后组织实施了“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数字农家书屋”等公益文化项目,创建了我国首个移动图书馆——“掌上贵图”。“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每天有1万多位读者访问。贵州数字图书馆作为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中较早探索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之一,是国内第一家全省范围免费开放的数字图书馆,是国内唯一采用“IP+账号”向全省公民提供数字资源免费服务的公益性数字图书馆,是国内第二家开通区域性数字资源整合服务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国内第一家升级扩展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图书馆。

     

        “多彩贵州风”吹向世界

     

        数年间,从夏到秋的每个傍晚,贵阳大剧院前,四五十辆大型旅游车如约而至,1200个座位的剧院座无虚席,荟萃了贵州省各民族文化精华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天天上演、场场爆满。截至10月10日,演出场次被刷新到2047场,吸引了200多万国内外观众,从2011年至今演出总收入达5000万元。

     

        《多彩贵州风》创造了多项贵州之最:起步最早、运行时间最长、政府主导与企业主营最为融洽,市场化程度最深、本土文化与旅游融合最成功。2006年启动之时,借鉴国内旅游大省形象代言节目的他山之石,贵州立志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节目,推动贵州旅游文化快速起飞。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强力主导下,破解机制不活、资金奇缺、人才不足几大难题,引入民营资本新建一个市场主体作为运行平台。这一举措集合了文化演艺部门、新闻媒体、企业的优势资源、优质人才等社会各方力量,瞄准旅游市场,用极具贵州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歌舞为载体,打造原生态和现代文化相融的《多彩贵州风》。

     

        其间一波三折,以贵州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坚持不懈探索出“政府主导、文化为魂、旅游造势、产业深耕”的前行路径。《多彩贵州风》终于锻造成为宣传贵州的新名片,也成为国内演出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牌,荣获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被国家文化部定为“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2010年荣登《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在7年的时间历经3次刷新和打造,踏遍全国29个大中城市巡演,出访英、美、法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风靡海内外。

     

        《多彩贵州风》的成功,仅是贵州省文化品牌打造进程中的一例。文化体制改革历6年之功,改革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创新业态,重塑重生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提炼民族文化的新内涵中,不断赢得发展空间。

     

        省歌舞团的力作《天蝉地傩》独揽“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大赛”3金1银大奖,斩获第13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在国内巡演,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省花灯剧团凭借大型花灯剧《月照枫林渡》,一举拿下第2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的多项大奖;省话剧团的《天地文通》首次入选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出演澳门等地,并获文化部2012年舞台精品资助项目及50万元资助奖;省杂技团开发精品剧目在日本演出取得了成功,并远赴加拿大开展商演。贵州京剧院开创全国实现同城同一艺术门类专业院团整合的先河,演出预约排到一年后。

     

        从2009年至今,贵州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总计30余件(次)。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有71件、76件、46件精品佳作获得《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励办法》奖励,奖励总金额逐年大幅上升,3年奖金金额逾2000万元,在全国文艺界形成了特有的“贵州现象”,极大地增强了贵州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位一体”惠及千家万户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户户通”,投资超过20亿元。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贵州省已建成集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数字电视、农村调频(应急)广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站92个,在全国开创出农村广播影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作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模式主要创新地,贵州省实施“村村通”工程的任务总量居全国第一。看电视,听广播,学技术,找商机,今天,即便在贵州偏远山村的农民,都能享受到数字电视带来的欢乐。

     

        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参与文化活动难、参与公共文化鉴赏难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成果得以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民生,城乡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22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21114个;建成农家书屋18781个、数字农家书屋700个,提前3年完成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目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4.98万场,观众人数达3676万人次,实现平均一村一月一场。

     

        2012年2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通报表彰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贵州省及所属9市、州皆光荣上榜,实现“满堂红”。(本报记者 柳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